下拉刷新...
東南網6月15日福清站訊(記者 黎臻懋)為深入學習兩會精神,6月12日,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黨委工作部牽頭組織,圍繞著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組織開展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專題線上學習。
學校安排文化傳媒與法律學院法學專業副教授、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在讀博士陳圣利,以“弘揚新時代民法精神 增強全社會法治意識”為主題,從新中國民法典制定和編纂的艱辛歷程、新時代民法精神的基本內涵,以及弘揚新時代民法精神的重大意義等三個方面展開講解。據統計,文法學院、經管學院、外語學院和教育學院等4個文科學院教師,共計100多人進入了直播間,參加了線上法治教育。文法學院部分黨政領導、任課老師現場聽取了講座。

我國民法典的制定和編纂工作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新頒布的《民法典》共7編,分別是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此外還有附則。條文總數為1260條。其中,第1260條規定了,《民法典》將在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屆時,之前頒行的《民法總則》《民法通則》《物權法》《合同法》《擔保法》《婚姻法》《繼承法》《收養法》《侵權責任法》這7部法律同時廢止。陳老師指出,當前新通過的《民法典》絕不是對之前民事單行法的簡單匯編,它較以往民事立法更具有科學性,是一部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點、反映人民意愿、凝聚學者共識的民法典。
對于民法精神,陳老師指出,新時代民法主張以人為本,并強調綠色發展;主張權利本位,并強調公益優先;主張意思自治,并強調自由有度。所以,弘揚新時代民法精神的重大意義就在于民法精神是法治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法典只有銘刻于公民心中,方能煥發出其勃勃生機。

上拉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