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刷新...
東南網福清1月17日訊(記者 陳小琴)“往昔歲月崢嶸,今朝砥礪前行?!蔽臉谴?,這個承載著厚重歷史與紅色記憶的村莊,在時代的浪潮中,曾經面臨諸多發展困境,但如今在“文樓紅遷?文明振興”黨建品牌的引領下,正踏上一條充滿希望與活力的發展之路,譜寫著新時代鄉村振興的華美篇章。
文化深掘,紅色領航:傳承紅色基因
走進文樓村,那座古老的北樓茶場仿佛在靜靜訴說著往昔的烽火歲月。
“我們村有著深厚的紅色根基,這些紅色資源就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是我們大力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的底氣?!蔽臉谴妩h支部書記邱強目光堅定地說道。
福清第一屆縣委擴大會議會址、游擊隊成立遺址等紅色景點,如同璀璨星辰點綴著村莊。為了傳承紅色基因,文樓村深入挖掘歷史,打造沉浸式紅色文化體驗。
“每次站在這些地方,我都能感受到先輩們的熱血與奉獻,他們是我的榜樣,激勵著我為村子的發展貢獻更多力量。”一位老黨員激動地說。
如今,文樓村精心打造的紅色文化教育線路,吸引著眾多游客前來感受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紅色文化在這里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災害面前,彰顯擔當:守護村民安寧
面對自然災害的嚴峻考驗,文樓村兩委干部以無畏的勇氣和擔當,守護著村民的生命安全。在一次臺風的猛烈侵襲下,村莊在狂風暴雨中陷入內澇困境,水位急劇上升,最深之處已達一米五以上,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遭受著嚴重威脅。危急時刻,村兩委干部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他們趟著深水,艱難地朝著被困村民的家中前行。
道路被洪水淹沒,無法正常通行,他們就借助墻體,攀爬進入村民家中實施救援。每一分每一秒都關乎生死,他們爭分奪秒,與時間賽跑,成功解救出多名被困群眾。
“當時只想著盡快把村民救出來,其他的都顧不上了?!眳⑴c救援的干部沈誦茂回憶道。
他們用濕透的身軀和堅定的步伐,詮釋著基層干部的責任與擔當,在極端天氣下為村民撐起一片安全的天空,讓溫暖與希望在困境中熠熠生輝。
鄉賢助力,傳承文化:共筑鄉村未來
在文樓村這片充滿溫情的土地上,鄉賢力量成為推動鄉村發展的重要源泉。有這樣一位令人欽佩的鄉賢大姐,她深知土地是鄉村的根基,多年來一直密切關注著舊村耕地的狀況。眼見一些耕地因村民外出務工等原因面臨拋荒撂荒的危機,她心急如焚,決心挺身而出保護這些珍貴的土地資源。
“這些耕地是我們村的命根子,絕不能讓它們荒蕪!”鄉賢大姐堅定地說道。她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與資金,積極奔走,聯絡各方。一方面,她親自帶領村民對拋荒邊緣的耕地進行整理,清理雜草、修復田埂,使土地重新具備耕種條件;另一方面,她積極引進適宜的農作物品種和先進的種植技術,向村民傳授科學種田的方法,并給予經濟上的支持與鼓勵,讓村民重新燃起對土地的熱情。
在她的努力下,曾經有拋荒趨勢的耕地重新煥發生機,農作物茁壯成長,不僅保障了糧食生產,也為鄉村的農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她的善舉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文樓村農業發展的前行之路。
黨員帶頭,耕耘希望:點亮綠韻鄉村
在鄉村振興的征程中,文樓村黨組織深挖本土資源,創新推出“黨員共建田計劃”,為村莊發展注入新動能。
“村里的閑置地不少,我們黨員就想著帶頭干起來,把地盤活?!秉h員羅信樞介紹道。
為打造示范農業生產區,文樓村成立黨員先鋒隊,按照自愿報名、分組協作原則,將全村黨員編入小組,各管一塊“責任田”。從春播到秋收,播種、灌溉、施肥等環節責任人明確,定期開展黨員勞動日攻堅難題,黨員們還帶動家人、群眾參與,黨群攜手讓曾經的荒田逐漸有了生機,第一期樣板田已初現規模。
文樓村還與市農業農村局、本地農技站緊密合作,邀請專家定期送技術到田間,從新品種栽培到病蟲害防治,再到綠色農業技術應用,內容豐富實用。同時,線上線下技術咨詢平臺隨時為黨員答疑,過硬的技術保障讓共建田農作物產量與品質雙提升。
談及共建田收益分配,文樓村黨支部書記邱強目光堅定:“第一期收益,一部分壯大集體經濟,改善村里基礎設施、幫扶困難戶;一部分獎勵黨員先鋒;剩下的投入再生產。”
隨著共建田日益成熟,未來將吸引更多力量參與,拓展農產品深加工、鄉村旅游等業態。
黨建賦能,活動聚力:激發擔當使命
文樓村在黨建工作中積極開展各類活動,不斷豐富黨建內涵,為黨員干部注入奮進的力量。
今年,村兩委成員和黨員志愿者們滿懷崇敬地前往龍溪村國安保密宣教中心,開展了一場意義非凡的黨建主題活動。在展覽館內,大家認真聆聽講解,仔細觀看陳列的珍貴文物與史料,革命先烈們英勇無畏、舍生忘死的事跡如同一座座精神豐碑,深深地觸動著每個人的心靈,愛國熱情在心底熊熊燃燒。
活動中,邱朝梅同志積極倡導黨員和兩委干部:“我們要緊密結合崗位職責,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將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實把為民服務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
這場活動不僅是一次思想的洗禮,更是一次行動的動員,激勵著全體黨員干部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奮勇前行。
在“文樓紅遷?文明振興”黨建品牌的光輝照耀下,文樓村已踏上振興的康莊大道。如今的文樓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但文樓村并未滿足于此,展望未來,他們將繼續堅定不移地高舉黨建引領的旗幟,以創新為驅動,不斷探索鄉村發展的新模式、新路徑。
上拉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