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刷新...
福清新聞網4月24日訊日前,記者從福清市文投集團獲悉,“福味一條街”二期項目——5棟古厝修繕改造工作預計4月底完成,古厝主理人招募工作同步進行,計劃引進茶、酒、咖、非遺工坊等業態,打造“歷史文脈+新消費場景”融合示范區,助力“文旅+”經濟發展。
這5棟古厝分別為后巷8號、12號、18號、22號以及溪乾路18號,均位于提升改造中的“福味一條街”。
福清古縣城有“七街三十六巷”之稱。歷史上,這里店鋪林立、商賈云集,商業氣息濃厚。后巷,因在明代宰輔葉向高的私家花園兼書院豆區園南側而得名。由于宰輔的名氣和文氣,當時人們“擇鄰而居”,久而久之,后巷也留下了許多風貌建筑。
走進“福味一條街”,青瓦白墻、線條流暢的古厝在一眾集裝箱式的商鋪中,尤為顯眼。眼下,古厝的修繕改造工作還在進行,但古厝的往日風采已依稀可見。
后巷8號為清代的風貌古建筑,是典型的四水歸堂式民居。在歷經百年風霜后,其木構架整體向東傾斜,墻體也脫落破損,是此次古厝修繕改造項目中的重點。
“我們采用‘打牮撥正’的傳統工藝方式,在不拆木構架的基礎上,通過調整傾斜的構架,用拉索進行回拉,再對木構架做整體加固。”古厝修復項目負責人陳枝明告訴記者,這種方式能夠較多地保存古建筑的歷史信息,并且能有效消除木構架存在的隱患。
聘請古建筑資深工匠、采用傳統工藝方法對構件進行1:1還原是本次古厝修繕改造工作堅持的重要原則。后巷18號是清中期的風貌古民居,墻面的上半部砌磚,下半部砌條石。修復時,工匠采用傳統的建筑材料土石、殼灰進行墻面修復,保留建筑肌理。溪乾路18號和后巷22號因損毀嚴重,均采用落架重建法,按原址1:1復原修繕。
值得一提的是,市文投集團還將歷年征遷工作中搜集、保留下來的大小舊磚、舊瓦、舊條石等數萬片(條)運用到古厝重建中,從用材源頭做足功夫,充分保留風貌古建筑的文化沉淀和歷史記憶。
據介紹,5棟古厝的修繕改造工作,預計于4月底前全部完成。
同時,古厝主理人招募工作也在同步進行。后巷12號是一棟2層樓的清末民初風貌古建筑,也是5棟古厝中相對完好的一棟,窗戶上的鎏金雕花木刻可見曾經的繁華盛景。陳枝明告訴記者,對后巷12號的修復是最大限度地保留建筑的原始風貌和格局。二層的房間曾被隔斷,空間較小,后期可以根據業主的需求進行打通,使其更適合當代人的空間感受和審美意趣。
為拉滿“適配度”,市文投集團同步推進古厝修繕改造與主理人招募工作。招引的業態主要為茶飲、酒館、咖啡、特色餐飲、傳統手工坊、藝術家工作室等。
市文投集團運營管理部負責人表示,作為“福味一條街”的運營方,市文投集團還將持續完善街區的綠化管養、衛生保潔、秩序維護等管理工作,舉辦文化節、美食節等特色活動,進一步提升街區知名度與影響力。
如今的后巷,不再只是福清“七街三十六巷”中的一個名字,從“福味一條街”誕生開始,后巷就迎來“嶄新時刻”。“福味一條街”以“福”文化為主題,是玉屏街道于2022年傾力打造的新型活力商業街區,依托老城區流量大、商業氛圍濃厚的優勢,以福清特色傳統美食為主打,配套夜色經濟和文創休閑等業態,用福清特有的“福味”,喚醒福清人的記憶和鄉愁。
二期項目對5棟古厝的活化利用,還將構建起“一厝一主題、一屋一美景”的文化商業集群,讓老建筑孕育新消費,既能承載鄉愁又能賦能文旅,在時代的浪潮中續寫新故事。
后巷,不僅有歷史,更有多元的時尚要素匯聚其中,值得主理人用雙手描繪對古厝、對傳統街區、對理想生活的無限探索。如果您感興趣做古厝的主理人,可以致電0591-85280669詳詢。
上拉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