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刷新...
東南網福清7月23日訊(記者 林學武)7月21日,受“韋帕”外圍環流和熱帶輻合帶影響,福清市遭遇強降雨襲擊,暴雨紅色預警信號持續高懸,大往服務區12小時降雨量突破200毫米,多個鎮街面臨“雨如瓢潑”的嚴峻考驗。面對洶涌汛情,福清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靠前指揮,應急、水利、消防等多部門協同作戰,用精準防御、科學調度和硬核救援,構筑起守護家園的堅固防線。
頂層調度:指令穿透“最后一公里”
“全市進入戰時狀態!所有力量向防汛一線集結!”7月21日凌晨,福清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內氣氛緊張而有序,福州市委常委、福清市委書記葉仁佑一線坐鎮指揮,實時緊盯氣象雷達回波和水情監測數據。隨著暴雨預警從橙色升級為紅色,市防指在24小時內三次提升應急響應等級。從IV級到III級再到II級,每一次升級都伴隨著更嚴密的部署。四套班子成員分片包干,直奔各鎮街防汛最前線。紀委牽頭的6支督導組帶著“放大鏡”下沉檢查,確保每一項防御措施落地見效。
從氣象預警升級到應急響應啟動,從會商研判到指令下達,福清市防指高效運轉:氣象部門根據雨情變化情況及時發布預警信息,水利部門實時監測82座水庫、50座山塘水位,自然資源部門對253處地質災害隱患點開展“拉網式”巡查……一張張預警信息通過短信、喇叭、微信群等渠道直達村社、到戶到人。
水利先鋒:精準調度守護“江河安瀾”
東張水庫工作人員巡檢溢洪道啟閉裝置 來源:福清市水系聯排聯調中心東張水庫管理所
“東張水庫距離汛限水位還有1.22米,可承接85毫米降雨量!”在東張水庫管理所,工作人員緊盯水位監測屏,手指在調度系統上快速操作。作為福清“大水缸”,東張水庫實行“一庫一策”精準管控。7月21日晚,隨著調度令下達,三道閘門緩緩升起,200立方米/秒的水流奔涌而出,既騰出庫容以應對可能到來的大汛,又保障了下游的安全。
7月20日上午10時,建新水庫泄洪閘提前開啟預騰庫容,20方/秒的水流形成白色水幕。水庫管理人員踩著沒過腳踝的泥水,每小時巡查一次堤壩:“我們24小時輪班,壩體有沒有滲漏、閘門運轉是否正常,一點都不能馬虎!”全市82座水庫、50座山塘全部落實“一庫一專班”,水利干部職工全員上崗,用腳步丈量堤壩長度,用數據支撐調度決策。截至21日12時,全市水庫實際蓄水量1.90億方,占汛限庫容79.3%,始終保持在安全可控范圍。
城區防洪排澇站巡檢 來源:福清市水系聯排聯調中心城區防洪排澇站
7月20日晚上10點,為確保行洪暢通,城區龍江南門橋水閘提前開啟。7月21日上午10時,城區3座排澇站全員進入備戰狀態,工作人員各司其職,17臺水泵機組嚴陣以待,做好抽排準備,全力保障東門片區不發生內澇。當日下午15時,現場傳來工作人員沉穩有力的匯報:“當前水位6.69米,超警戒0.31米,不過水流順暢,暫未發現險情!”此時,工作人員仍堅守在閘口,密切監測著水位變化。與此同時,龍江兩岸,堤防巡查人員穿著雨衣、拿著探桿,在雨中仔細檢查堤岸有沒有管涌;從水庫到河道,從閘門到堤防,水利鐵軍織密“水情監測網”,讓每一滴水都“可控可防”。
應急鐵軍:逆雨而行的“生命守護者”
城市中,排澇“利器”正在沖鋒陷陣。12時20分,福人路與清濤街交叉口積水沒過小腿,消防大隊的“龍吸水”排澇車轟鳴而至,6名消防員冒雨架設管道,渾濁的積水被“咕咚咕咚”吸入設備,1小時內就排出近千立方米;21時30分,漁溪鎮部分路段積水嚴重,另一輛“龍吸水”帶著4名隊員星夜馳援,燈光刺破雨幕,成為黑暗中最安心的光亮。
消防大隊在市區開展排澇作業 來源:福清市消防救援大隊
消防大隊赴漁溪開展排澇作業 來源:漁溪鎮
應急管理部門早已嚴陣以待:全市避災點備足了棉被、方便面、飲用水等生活物資,確保轉移群眾“有飯吃、有衣穿、有干凈水喝”;241名警力在易澇點前置備勤,反光錐劃出安全區域,警車燈光在雨中閃爍;9支專業排澇隊伍分片巡查,哪里有積水,哪里就有他們忙碌的身影。截至21日晚,全市累計轉移群眾1134人,24處積水點全部得到處置,無一人因災傷亡。
全城同心:平凡堅守匯聚防汛暖流
“阿姨,這雨太大了,跟我們去避災點住一晚吧!”在老舊小區,社區干部挨家挨戶敲門;在街頭巷尾,環衛工人冒雨清掏雨水蓖,徒手撈出堵塞的落葉垃圾;在物業小區,保安師傅們堆起防洪沙袋,為地下車庫筑起“防水墻”;在地質災害點,群測群防員拿著銅鑼巡邏,“聽到鑼聲就是警報,大家要趕緊跑!”
黨員志愿者們逐一檢查并進行了全面疏通來源:宏路街道
雨還在下,但福清人的斗志更旺。從領導干部到普通群眾,從專業救援人員到志愿者,無數身影在雨中逆行、在汛前堅守。這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更是一次對責任的考驗。福清用行動證明:只要全市上下同心同德、眾志成城,就沒有跨不過的“風雨”,就沒有守不住的家園!
上拉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