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敦厚樸實,看似農民模樣,貌不驚人;他默默無聞,46年如一日,奮戰在我國衛星航天遙控事業中;他是個高尖端科技怪才,為衛星航天遙控事業立過功,得過獎;他就是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衛星航天遙控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福清哥”林宗燿。
人窮志遠 村娃出龍門
自從進入航天工業部五院工作到現在,林宗燿還不能將自己的相片公開。他要遵守國家保密法規,繼續默默地為我國衛星航天遙控事業作出貢獻。前不久,記者有幸采訪到他,他告訴記者:“是黨和國家培養了我,我所做的事情微不足道,不要太張揚。”談起自己的經歷,最令他感慨萬千的是他的童年、少年,一直到跨入北京大學校門的那段艱難歲月。
1944年5月,林宗燿出生在福清縣茶陵區(“大躍進”后稱音西公社、音西鎮)東南村塘東自然村(現隸屬于龍江街道)一個赤貧的農家。生父林瑞平因窮而文盲,但記憶力超群,心算速度超過當今的計算器。解放前,林瑞平到福州榨油廠當掌柜,幾百擔的花生一稱完,立刻就報出榨多少油,拿多少重的花生餅,客戶要出多少的花生油加工費。至95歲臨終前夜,仍料事如神,交代完后事后,無疾而終。生母李秋宋生下二男一女,在林宗燿4歲時因貧病交加離世。
1951年9月,林宗燿開始進入蒼霞小學就讀。他至今記憶猶新的是,從懂事到小學畢業,數九寒月,光著長滿凍瘡的赤腳到他家后山五峰山扒松針當柴燒;沒有吃的,經常餓得頭眩目暈;沒有穿的,經常是衣不遮體;沒有棉被,只能用麻袋遮蓋。當時,他做夢都想著什么時候能有大米飯吃個飽,該多好啊!
1957年9月,小學畢業的林宗燿考上福清三中。1960年6月,當初中將要畢業時,他有三天時間沒吃一粒米、一塊地瓜片,就躺在宿舍喝鹽開水度日。他的妹妹林美金挑著臭霉的地瓜片到三中宿舍給他吃,問他說:“你還能參加考試嗎?”,他說:“考上福清最好的普高沒問題”.后來,他征求當時在三中任教的繼外祖父俞總成(原名俞昌潮,海口鎮梧嶼村人)的意見,報考了福清一中,并如愿以償考上這所當時即為福清一流水平的普高。
林宗燿說,從初一年級到高中畢業,他每年寒暑假都要和哥哥林宗銓一起到東張、一都砍柴、折松枝、撿松果,拉回福清城關賣,掙來的錢用作學費、生活費。
人雖窮,卻志存高遠,勤奮學習。1963年7月,福清一中畢業后,林宗燿憑借優異的成績敲開了北京大學的大門,就讀于數學力學系。從此,有著其父親遺傳基因的他如魚得水,憑著超人的記憶力、創新力和嚴謹的科學研究態度,一步一個腳印成長為高尖端科技人才。
沒有理由 不回國效力
林宗燿認為,他一生中經歷過的有些事值得回味與反思。他是福清第一個在北京天安門城樓見到毛澤東主席的學生。文化大革命剛開始,他在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學習(該系只設一個班,總共只有23個學生)。毛澤東主席第一次接見紅衛兵代表,他很有幸同北京著名學府的27個紅衛兵代表,在天安門城樓受到毛澤東主席的接見,并同毛澤東主席合影留念,相片至今仍保存完好。他說,當時他其實沒有參加紅衛兵組織,只是因為出身好、書讀得好、人又老實,所以被當作紅衛兵代表去接受毛澤東主席的接見。自此之后,他不問政治,不善投機,不參加任何紅衛兵組織的任何活動。至今,他也沒有參加任何黨派團體組織,心中只有祖國、只有科研。他反思說,如果當時隨波逐流,參加紅衛兵的各種活動,就沒有后來的科技研究成果,現在想起來還很后怕。
1968年8月,林宗燿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國防科委工作,組織上將其送往沈陽軍區1313部隊農場鍛煉,接受再教育。1970年3月,中央軍委葉劍英元帥親自點兵,將他派往航天工業部五院任技術員。由于文化大革命中斷了學業,同年9月組織上選派他帶薪全脫產進入上海大學深造。1981年9月,他獲得上海大學理學碩士學位后返回原單位。
1993年10月,林宗燿作為高級訪問學者,由國家教委派出留學德國奧斯納布呂克大學。當訪問學者期間,他的親朋好友都勸他留在國外工作,他幾次寫信、通電話說明情況,不采納他們的意見。“是國家出錢,公派我到國外搞科研工作,我是帶著任務出來的,沒有理由不回國。現在祖國正集中力量改革開放,需要更多的人才,況且我所研究的科研項目是要打破幾個強國的壟斷和封鎖,我一定要回到祖國,為國效力,為國爭光。”他的錚錚數語,赤子之心拳拳可見。說到做到,1994年6月他婉拒了國外的高薪聘請,毅然地回到了他的工作崗位。一回到祖國,他即被指定擔任神舟一號飛船遙控子系統的主管設計師。
一身布衣 一心搞科研
在航天工業部五院工作期間,林宗燿于1970年回家探親,與父親一起到城關買草木灰,作為肥料。因父親有氣喘咳嗽,他就到一拂街的縣商業局醫藥公司門市部買藥。他記得,當時將籮筐、扁擔放在店門口,到店內連叫三聲買止咳藥,兩個女營業員連看都不看他一眼。因為他那時穿著破舊的部隊軍服,又沒有佩領章,剃著平頭,長得大頭大腦的,活生生像個農民。他當時很生氣,就問她們“你們的領導在哪里?”,其中一個營業員順口丟下一句話:到三樓去找領導呀?他徑直到縣商業局三樓,縣商業局有關領導接待了他,看過他的工作證,立馬帶他到一樓醫藥門市部,訓斥兩個女營業員“以貌取人,以衣取人,工作沒做好”,批評了一番后,向他道歉。望著他挑著“灰夫擔”(福清方言)離去,縣商業局有關領導頓時感慨萬千。
無獨有偶,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林宗燿在福建某地建設地面衛星測控站時,也出了一次大笑話。在施工現場,作為該項目的主管設計師,他突然被一個工作人員緊緊抓住,追問他是怎么進來的,干什么事,一個“農民”怎么混進來等等。原來,該工作人員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臨時抽調過來,警惕性很高,看到林宗燿穿著一身中山裝,粗樸的身材,就起了疑心,才鬧了這么個笑話。
一直到現在,林宗燿仍然一身布衣,樸實無華,風里來,雨里去,全身心撲在衛星航天遙控事業上,同事們都戲稱他為“布衣航天人”。
精忠報國 奇才建奇功
林宗燿長期從事衛星航天遙控設備研究與制造,自1984年起擔任我國衛星測控網三個測控站中低軌衛星測控系統的副主任設計師兼測速分系統的主管設計師。他主持設計的中低軌衛星地面測控站榮獲國家級科技進步二等獎、航天工業部科技一等獎,測速分系統的創新設計榮獲航天工業部技術進步三等獎。1990年,他在航天十大試驗任務中榮立二等功,為發展我國衛星測控事業作出突出貢獻。
自1994年6月從德國留學回國后,林宗燿積極參與神舟一號至神舟五號飛船三艙遙控設備的設計與制造。由他親手設計與生產的神舟一號至神舟五號的五套遙控設備均圓滿完成任務,為我國連續五次成功發射神舟飛船與安全回收立下了汗馬功勞。
林宗燿說,特別是在制造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時,他精確設計,反復試驗,數據繁雜,雖心力交瘁,但終成正果,確保了我國載人飛船的安全升空與回收。他在該項工程中再次榮立二等功。黨和國家對他的工作給予高度肯定,1999年10月他享受國務院頒發的對突出貢獻人員的政府特殊津貼,同年11月任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
經過4年的辛勤付出,2004年5月,林宗燿親手設計與生產的神舟六號飛船三艙遙控設備立體構件已全部完成。由于夜以繼日,操慮過度,身體有恙,他主動請求辭去主管設計師職務。組織上出于保護高尖端科研人員的考慮,批準其提前退休,但仍聘其為神舟六號飛船三艙遙控設備生產的高級顧問。
林宗燿退而不休,仍常年往返工作單位,出點子、解難題。每一次神舟飛船的升空與回收,都傾注著他的心血。
現雖年屆古稀,但“布衣航天人”林宗燿仍為我國航天遙控事業嘔心瀝血、孜孜不倦、發光發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