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征拆”既關系城市經濟發展和自身形象,又直接關系群眾利益,是衡量政府“執政為民”的一個標桿。如何既要保證城市建設的順利進行,又不損害人民群眾的利益,成了城市征拆必須面對的課題。近年來,福清市積極轉變工作作風,變管理為服務,走出了一條和諧征拆之路。
強化正面引導
從“我不拆”到“我要拆”
家住龍山街道玉塘村的王強,1993年在村里蓋起了一座三層半的小洋房。隨著福清市東部新城的開發,王強家被劃進清昌大道A段紅線區內。
得知要拆遷,一開始,王強非常抵觸,指揮部工作人員第一次到他家,他索性鎖上了門,拒絕溝通。“在拆遷工作中,指揮部工作人員常常幾班倒,輪流到王強家中做工作,和他們一家人一筆一筆算‘經濟賬’、‘環境賬’,讓他們了解到發展帶來的好處。”龍山街道社區規劃與建設服務中心主任黃毅說。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半年多的動員,王強終于提出了“我要拆”,而打動他的就是征拆工作的公開、公正和正面引導。“在征拆過程中,工作人員將拆遷方案、拆遷范圍、補償標準等信息全部向我們公開,讓我可以充分了解到拆遷的政策,消除了疑慮。而且東部新城、清昌大道A段開通對我們大家都有好處。”王強樂呵呵地說。
“征拆工作難做,因此對一線征拆人員,我們加強了業務培訓,堅持正面引導。”市國土資源局征地部主任梁國華說,為保障征拆工作順利推進,在每一項征拆工作開展前,市、鎮、村三級均召開征遷工作動員大會,要求一線工作人員要讀透征拆政策,積極宣傳征拆政策,在面對征遷戶時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促使征拆工作順利進行。
主動破解難題
讓利于民聚民心
1月23日,記者來到位于東部新城清昌大道A段紅線區域內的創意陶石材加工廠,只見貨車進進出出,工人們正忙著將工具打包,準備搬遷。
“這個加工廠正好位于清昌大道A段路中央,工廠的搬遷對項目的順利推進意義重大。”黃毅說。得知工廠“訂單一年到頭都在接,最怕不能按時完工”的顧慮后,從市領導到指揮部的工作人員都開始幫忙打算起來。
很快,在多方努力下,新加工廠落戶龍江街道蒼霞村。“再過兩三天工廠就搬遷完了,街道也幫我們協調了水電的問題,搬過去一周就能生產了。”工廠負責人劉建池高興地說。
群眾利益無小事,福清市在征拆工作中也更加注重考慮群眾的切身利益。為保障被征遷群眾的生產生活,福清市積極籌建安置房,主動征求群眾意見,力爭讓群眾滿意。環城路項目建設涉及全市6個街道,共配套了10個安置區,每一個安置區的設計建設意見,都是通過與被征遷群眾多輪對接完成的。目前,已有8個安置區完成設計,將在今年陸續啟動建設。
2012年4月,福清市出臺了《福清市征收農民集體土地留用地使用管理暫行辦法》,通過留用地政策,解決了被征地農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就業安置、發展生產和公益事業,切實保障被征收人的長遠生計。同時,在制定補償安置方案時,充分考慮被征拆戶的切身利益,尤其是在安置地段、安置樓層上,事前征求被征拆戶的意見,做到合理補償、合理安置。
依法依規履程序
和諧征拆促發展
據統計,2010年至2014年,福清市共完成建設項目征收集體土地408宗,面積22599畝,共發放征地補償費77226萬元。其中,2014年共完成征收建設項目用地108宗,面積5715畝,發放征地補償費21595萬元,發布建設用地《征收土地公告》和《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124宗。
梁國華說,2014年,福清市整合力量,大力推進,不斷實現征地拆遷安置工作新突破。在征拆工作中也將“依法依規”提到新高度,如:在土地征收過程中,福清市嚴格履行“告知、確認、聽證”和“兩公告一登記”的征地程序;在土地報批前,由相關鎮街和被征地村召開村民代表和被征地農民大會,告知征地有關情況,進行廣泛動員宣傳,為后期征地工作打下良好基礎;在征地報批階段,嚴格按照《國土資源聽證規定》規定的程序和有關要求組織聽證,對聽證中提出的問題,由市政府予以協調。同時,在征地告知、調查和聽證過程中,充分保障被征地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在征地實施過程中,盡量做細做好群眾工作,化解征地矛盾。
征拆工作服務大發展。正是有了和諧征拆,才使得東部新城、環城路、觀溪新區、江陰工業集中區環保隔離帶、江陰鎮融港大道、高山鎮邱厝片區改造等重點項目相繼得以實施,為推動福清科學發展跨越發展添磚加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