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福清一位歸僑自傳有感:最真實追夢寫照
www.bjjht.com 2015-03-02 08:26:57? ?來源:福清僑鄉報 我來說兩句
近日,記者獲贈一本新書,讀后頗有感觸,這既是一本歸僑自傳,也是作者在人生路上“上下求索”的追夢寫照,書名典出漢代王充:“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取為《宇下草野煙云路》。作者以其深邃的思考、深沉的敘述,追憶自己的人生軌跡,在某種意義上也是許多歸國華僑的縮影,戀鄉念祖的情結,心跡剖露。 作者俞云波出生在古鎮龍田,祖籍三山鎮嘉儒村,世代華僑。襁褓中的俞云波便被母親帶到荷屬東印度(獨立后改稱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和父親團聚,在“椰風蕉雨”中度過了翡翠斑斕的童年。而后歷經戰亂,北歸追夢六十年,一直堅守故國家園,歷史的風霜沒有磨損他這顆拳拳赤子之心,沒有改變他追求真理的腳步,歷經滄桑,卻塑造出當代華僑精神。 這本書從俞先生家世寫起,從童稚時代一直到年近“八秩”,讀者可以跟隨他的腳印,走遍天南海北,回望歷史的風云變幻,看一個純真的少年歸僑,如何與年輕的共和國一起櫛風沐雨,歷經坎坷道路,走出困頓迷惘。輕快處讓人忍俊不禁,深沉處令人掩卷長思。 1950年,當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身在印尼的俞云波心系故土,也自覺參與到捐獻飛機大炮的募捐行列中,當他知道志愿軍在朝鮮戰場飽受“瘧疾”之困,而國內缺藥時,他再次募捐購藥,并帶回國內捐交政府。回歸故里的俞云波以優異成績被直薦中國人民大學,四年的大學生涯正值“三面紅旗”浮夸泛濫,一個又一個政治運動也使他迷茫、彷徨。畢業后,他被分配至山西團校工作,作為知識分子在歷史變革中飽受磨難,而在作者筆下,既有生動準確的記錄和追憶,也有深刻獨到的反思。 1974年,俞云波從山西調往上海復旦大學任教,并在上海僑聯主席的推薦下加入致公黨。對致公黨的重建和發展,俞云波見識獨到,大膽提出將工作思路和重點放在政府部門和其他黨派無暇顧及的華人、華僑,為更廣泛地團結華人、華僑發揮了重要作用。 1990年,俞云波開始擔任上海市檢察院“特約檢查員”,一年后正式調任上海市人民檢察院擔任副檢察長,成為我國“第一位黨外大檢察官”。俞云波認為,西方有人給檢察官貫以“孤獨者”的雅號,這是因為對檢察官公平公正、鐵面無私、嚴守紀律、守口如瓶的職業要求,作為“黨外檢察官”更應如此。 俞云波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到:自小經常被教育,要把國家興衰、民族榮辱置于“倚天齊”一般至高無上的地位。自1952年追夢北歸,六十多年一揮間。他感言“我的夢平凡簡單,只求對故國家園有所作為,做我能做的事,并力求做好。慶幸我趕上了一個好時代。”這是一位歸僑追夢者發自肺腑的心聲。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2015-03-02 ]裝裱店店主溫孝雄:起步越晚越要做好
- [ 2015-02-28 ]網曝福清土豪婚禮嫁妝3900多萬元 網友:有錢就是任性
- [ 2015-02-28 ]福清西區將再添一個綜合體 占地約315畝
- [ 2015-02-28 ]福清梨洞村:小病不出村,大病幫轉診
- [ 2015-02-28 ]福清海口鎮老藝人舉行新春座談會 年紀最小60多歲
- [ 2015-02-28 ]去年福清市法援中心辦理法援案件1179件
- [ 2015-02-28 ]福清龍江街道2014年實現征交地面積1000多畝
- [ 2015-02-28 ]福清知名書畫家到福星農業舉行筆會
- [ 2015-02-27 ]沉迷彩票欠巨額債務福清男子騙走親友36萬多元
- [ 2015-02-27 ]福清市公證處一天受理公證200多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