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私房菜”火爆“朋友圈” 存監管隱患
www.bjjht.com 2015-04-23 08:55:21? ?來源:福清僑鄉報 我來說兩句
賣美食門檻較低 近年,微信風行,“朋友圈”也成了“流動商鋪”,各種海外代購商品、實體店商品等應有盡有。如今,在微信上賣美食也逐漸成了一些創業者的選擇。 市民小馬是一名“美食微商”。他有固定工作,業余時間和家人一起在“朋友圈”里賣美食。起初,他做的是烘焙蛋糕,后來發現同行太多,就不走尋常路,做起了市場上少見的點心。 “福清吃貨團”表示,在微信上推銷美食,除了像小馬這樣的兼職者,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全職媽媽,甚至是家庭團隊。在微信“朋友圈”推銷熱菜的王女士,曾經做過企業職員,并跟朋友合伙開過餐館,但她因對美食懷有熱愛,關掉餐館后,轉做微信美食。如今,她的微信私房菜生意做得有聲有色。 記者發現,微信公眾號“福清美食家”不定期會推薦一些私房菜。不少私房菜經營者本身就有餐飲從業經驗,或參加過專門的培訓。這些私房菜經營者都屬于自主創業。他們將自己的興趣和市場需求結合起來,利用微信推廣美食。起初,他們都是通過發圖片和文字,展示制作過程、食材以及顧客反饋等,取得新顧客的信賴。有的經營者還通過較有影響力的微博達人或微信公眾號進行協力推廣。從經營方式來看,這些微信私房菜大多采取預訂的方式,每天僅制作一定數量的美食。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形成“物以稀為貴”的氛圍,另一方面也能使美食質量和口碑更有保障。至于交易方式,一般是顧客自己關注,再提前預訂。雙方協商好付款方式后就可以交易。而送貨的話,要么是經營者自己送,要么是請跑腿公司,但跑腿的費用需要顧客自己承擔。 監管存空白 安全欠保障 微信私房菜生意紅火,會不會對傳統餐飲業造成沖擊呢?記者發現,餐飲業人士對此表示樂觀。 有人認為,在微信上做私房菜生意只能算是餐飲業者在電商時代的一種有效探索,畢竟這種生意是小眾生意,只能作為傳統餐飲業的補充。 “因為在監管上存在空白點,消費者會對食品的安全性產生懷疑。”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已有不少地方曝出微信美食存在食品安全問題的報道。 對此,記者聯系了幾位微信私房菜經營者,但對方獲悉媒體要采訪該問題,都顯得很慎重,有的人甚至直接拒絕采訪。 “在微信里,那些吃過的人會分享經驗,因為是朋友推薦,容易產生信賴,就不會多考慮衛生安全等問題了。”市民林先生表示,微信私房菜生意主要是通過朋友口碑相傳,加上顧客大多為追求時尚的年輕人,因此他們對食品安全的問題不會很在意。 但業內人士提醒,許多微信私房菜推銷者在線下沒有實體店、也沒有衛生安全許可證等,消費者一旦遭遇食品安全問題,很可能會陷入維權困境。因此,在選擇微信美食時要謹慎,如果產生消費,最好保留消費憑證,以防萬一。消費者遇到糾紛,可以撥打12315工商投訴熱線。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2015-04-22 ]食品安全是“思微特小屋”的生命
- [ 2015-04-22 ]福清江陰整車進口口岸實施5種關檢監管新模式
- [ 2015-04-22 ]中國企業社會責任500強 福耀名列第九
- [ 2015-04-22 ]玉融文庫系列叢書首套5本著作出版
- [ 2015-04-22 ]福清江陰工業區預投8.655億建設基礎設施項目
- [ 2015-04-22 ]福清市26家企業入列福州市工業重點用能企業
- [ 2015-04-22 ]一季度福州保稅港進口木材282.92萬美元
- [ 2015-04-22 ]嘉葉公司種植的5000畝西芹陸續進入收獲季節
- [ 2015-04-22 ]福清市心理咨詢師協會舉辦家教與成長關系講座
- [ 2015-04-22 ]漁溪司法所舉辦2015各村首席調解員培訓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