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立中學,如何吸引學生?紅博中學的做法是,讓“家”文化根植校園,為師生營造溫暖的港灣。
師生齊動手——扮“家”
近日,記者走進福清紅博中學的教學樓,呈現于眼前的是一個個干凈整潔、溫馨和諧而又各具特色的教室。初一年(7)班是“德馨之家”,沿走廊的窗戶上貼著“品質、謙虛、進取”紅色窗花,教室內的留言樹上,貼滿各種顏色的便貼條,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沿著各樓層走廊望過去,每間教室布置迥然,各班黑板報設計新穎,有的還把盆景搬進了教室……校長陳敬巖告訴記者,這是師生齊動手裝扮的班級家園。
今年3月,福清紅博中學正式提出“家”文化概念,使校園文化建設更加凸顯特色,力圖打造一個學生溫馨之“家”。
“富有個性的班級文化,不僅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還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力。”陳敬巖說,每一個精彩的班名、班級布置的后面,是一個個團結的集體。師生們把自己的思想觀念、智慧、班級理念和文化價值觀融入其中,通過潛移默化,把班級建設為溫馨“小家”。
點滴融真情——治“家”
“之所以叫‘德馨之家’,是因為我認為,塑造學生的品德才是最重要的。班上學生中有75%是留守兒童,學生正處于人格培養的關鍵時期,要給他們足夠的關愛,引導他們孝順父母、感恩生活。”初一年(7)班班主任池信豪告訴記者,他平時會給孩子們播放一些視頻,讓孩子明白父母在國外生活并不容易,并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與學生們交流。這樣,學生們敢于吐露真言,在留言樹上盡情吐槽或者訴說愿望。
在紅博中學,教師們會用實際行動踐行著讓每個學生感到在校如在家的溫暖。4月初,反復無常的氣候,使得不少學生生病了,充當“家長”的教師們也忙碌起來。4月8日23時許,熟睡中的教師黃河被一陣手機鈴聲驚醒,得知他的學生小林手術后有了不良反應,他趕緊拿著自己的銀行卡,隨救護車一路狂奔到福清醫院。隨后的一周,護理、煲湯,黃河不斷奔走在學校、醫院之間。半個月后,小林父母趕回福清,見到臉色紅潤的孩子,激動地握著黃河的手,連聲道謝。
多彩校園生活——興“家”
紅博中學寄宿學生有830多人,用27輛國家標準校車實行無縫對接,每周接送學生上學、回家。“遠至東瀚、江陰,我們都會把每一個學生送回他的家門口。”陳敬巖說,為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美德,增強學生自理能力,學校不設小賣部,學生需要學習生活用品,可以找班主任報備,由班主任匯總到學校,統一進行代購。在紅博中學,老師扮演著“家長”的角色。
封閉的生活對學生而言,并不無聊。福清紅博中學以文體活動為載體,豐富校園文化的內涵,陶冶學生情操。一年一度的校“金秋藝術節”,師生們自編自演,將學習、生活、友情、才藝通過歌舞、朗誦、小品、快板等形式在短短的瞬間濃縮在藝術舞臺上,師生同樂,共享成果。此外,學校還經常舉辦孝老尊親、趣味猜謎語等各具特色的活動,使校園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