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汽車越過幾個彎道駛進福清鏡洋鎮磨石村仙井巖風景區時,漫山遍野的綠直逼眼球。放眼望去,一排排整齊的茶樹順著山勢,向山谷間迤邐而去。這片美麗的山谷茶園的主人是福清的四川女婿、福星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的負責人何昌倫。近日,記者走近了這位執著的種茶人,傾聽他與福清、與茶的故事。
與福清結緣
初見何昌倫,他說著一口流的福清話?!捌鋵嵨沂且粋€地道的四川人?!焙尾齻愋χf,1995年,高中剛剛畢業的他一個人背著行囊來到福清,在亞通塑膠公司打工,直到2008年才離開。
一個人在外打拼,何昌倫始終記住父母在自己臨行前的叮囑,“年輕人的力氣就像井里的水,用了就會有,所以一定不能偷懶?!币虼耍尾齻愒诠ぷ鲘徫簧鲜冀K兢兢業業,在亞通公司上班一個月就當上了班長,工資也從400多元漲到了1000多元?!皝喭ㄋ苣z公司給了我很好的平臺,我通過不懈努力完成了自我提升,有了膽量,也明白做任何產品都要給人質量的保障,這些讓我受益匪淺?!焙尾齻愓f。
也正是憑借這份勤勞誠懇,何昌倫結識了自己的妻子?!捌拮拥谋斫惴蚝臀沂峭拢畮啄昵氨斫慵易詈笠淮畏N水稻,需要幫手,我就去了,當時岳父看我老實,就把女兒介紹給我?!焙尾齻悵M臉幸福地說,“現在,我們有一個14歲的兒子,十分幸福?!?/p>
承包老茶園
為了闖出一番屬于自己的新天地,離開亞通公司后何昌倫不斷摸索。2010年,何昌倫在妻子的老家鏡洋鎮磨石村馬頭嶺看中了一片300畝的老茶園。那兒里海拔450多米,終年云霧繚繞,雨水充沛,空氣清新,非常適宜種植茶葉。
何昌倫回憶創業之初,無限感慨地說:“第一次站在馬頭嶺上,看到的就是滿目荒蕪,分不清哪里是草,哪里是樹,很多人都覺得是荒山,做起來要花好多錢,但我知道,這里天然無污染,滿山都是寶貝?!?/p>
對種茶情有獨鐘的他,請來了省農科所的專家進行實地評估。當專家確定了這里不管是海拔還是濕度都很適宜種茶時,他一下子就簽了30年的合同。為了開墾荒廢40多年的茶山,何昌倫一天到晚都泡在山里,沒日沒夜地勞作,還請來了勞動經驗豐富的父親一起幫忙。“山上沒水沒食物,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了一個灶,然后將食物和水從山腳下挑上來?!?/p>
經過一年多的開墾,馬頭嶺上終于有了茶園的雛形。何昌倫深諳“要發展先修路”的道理,第二年他投資了260萬元修建了一條3公里的水泥路通道茶園,此舉為茶園發展增添了強大后勁。
執著做好茶
“現在人們對食品很不放心,我承包茶山的初衷就是做讓大家放心的好茶?!焙尾齻愓f,“茶葉也是食品的一種,為了保障飲用安全,我們種出茶后并不急著銷售,而是先做有機認證,福星農業是國內首批通過良好農業規范、有機茶認證的企業。”
“半路出家”種茶的何昌倫為了種好茶,經常請專家現場指導。福建農林大學茶學教授張育松長年受聘監督茶葉品質,在他的建議下,福星農業引進了純生態的種茶理念 在茶山上放養山羊,讓羊吃草,踩踏茶溝雜草,還喂養了許多土雞吃蟲子,形成了一條具有茶園特色的生態鏈,幾年下來,茶園的產量不斷提升,獲得了業內人士的肯定。
“好馬還需配好鞍”,為了提升茶葉品質,何昌倫2014年在茶園內建立了現代化的制茶廠房,請到國家一級制茶師、品茶師毛行良擔任技術總監,保證生產出來的茶葉具有良好的品質?,F在,茶園的年產值超過500萬元。
不僅潛心做好茶,何昌倫還在營銷上下足了功夫,將“福清紅”、“向高”、“仙井巖”等福清元素融入茶葉品牌建設中。在銷售途徑上,何昌倫也有自己的一套想法,“現在我們主要是做網絡銷售,不僅可以降低開店成本,還可以同時面對全國的顧客,通過口口相傳,將品牌傳播得更遠,目前年銷售量可達到一萬斤左右?!?/p>
為了帶給顧客更多更好地茶葉,何昌倫還在印尼收購了一處天然的萬畝老茶園,他說:“我希望企業可以在有機茶這條路上一直走下去,未來馬頭嶺計劃建成以茶葉為主的生態園?!?/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