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聽說我‘媽媽’就要過來看我了,心里激動又害怕,不知怎樣才好。”6月21日,在浙江溫嶺打工的王麗林給記者打來電話時如是說。“母女”分離19年,彼此思念牽掛,認親就在眼前,記者作為中間人,切身感受到他們的激動和開心。
本報6月16日以《棄嬰長大成人,尋找生身父母》為題報道王麗林尋找親生父母一事有關信息后,福清江鏡的一些村民就打電話告知記者,表示“知道這件事”,還包括在海外的一些江鏡鄉親也打電話回來,表示知道當年的情景。同時,王麗林尋找親生父母一事,也成了福清江鏡鎮謝塘村村民熱議的話題。這幾天,關于王麗林的親生父母在哪里的問題,大家一致把目標指向了江鏡鎮謝塘村。
6月16日,報紙刊登消息的當天,記者讓江鏡鎮黨政辦主任楊欣帶去了42份報紙,在江鏡鎮城管隊員的幫助下,其中40份分發給了江鏡鎮菜市場住戶和村民,另外兩份張貼在江鏡酒店村和江鏡村。
6月17日,一直幫王麗林尋親的好心人黃嘉男從溫嶺打來電話告訴記者,說他接到一個謝塘村婦女打來的電話,那婦女反映說,其鄰居在1996年丟了一個女孩,但是具體出生時間記不清,報紙報道關于棄嬰的信息基本吻合,報紙上刊登的那女孩的相片,鼻子跟她“母親”和“妹妹”很像。
黃嘉男希望記者進一步深入了解情況。他提醒記者說,打電話的那婦女不會說普通話,只會說福清話,無法交流。記者循著黃嘉男提供的電話,給那個婦女撥打了電話,并于6月18日來到了江鏡鎮謝塘村。 ??? 在謝塘村部門口,記者見到了王麗林的“媽媽和妹妹”.記者仔細打量后,發現她們鼻子的確很相像。核對當年棄嬰有關情形和信息后,也一一對上號。王麗林“媽媽”說:“1992年、1993年、1995年都是生女兒,1996年又生了第四個女兒,當時家里很困難,實在沒辦法才那樣去做,其實都是自己骨肉,也心疼過,更多的是后悔和自責,目前想要做的事,是見面和做DNA鑒定問題。”王麗林“媽媽”還說:“6月16日那天上午,我到江鏡菜市場買菜,離開菜市場時,有城管工作人員在發報紙,只剩最后一張報紙被自己拿到,當看到尋親的內容和照片時,心里咯噔了一下,有七八成認定是自己的孩子。如果錯過這張報紙,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見到女兒。”
在場的親戚和村民們均表示,也是記者的心細和大家的幫忙,才有了這個讓母女在茫茫人海中能夠相認的機會和緣分。
記者了解到,王麗林的“爸爸”目前在英國打工,他也打電話給“女兒”王麗林,表示了作為“父親”的歉意,目前,他們彼此之間已經有了微信和聯系方式。
關于如何相見認親一事,由于此前“母女”溝通時出現了一點小意外,所以“媽媽”希望女兒來福清,一方面因為丈夫不在國內,家庭需要照顧,二來自己沒文化,路上坐車怕不方便。但是王麗林告訴記者,她養父有殘疾,身體不好,自己也沒出過遠門,不能丟下養父不管,再說自己是被遺棄了,吃了那么多苦,心里很難過,有心理障礙,希望“媽媽”去溫嶺認她,也希望記者做“媽媽”的思想工作。
好心人黃嘉男老板也來電,希望記者向王麗林“媽媽”轉達心意:王麗林“媽媽”如果到溫嶺,一切吃住行,包括做DNA費用都由他出。因為王麗林主動尋親,付出了很多,很不容易,“媽媽”也應該表示誠意。
6月20日,記者經過一番努力,做通了王麗林“媽媽”思想工作,她表示理解,認為已經錯了一次,不能再錯第二次。她說:“小林從身邊被抱走后,自己就一直哭,當時主要因為家庭生活太困難,不然也不會丟掉孩子,自從報紙看到消息后,雖然還不知道DNA鑒定結果之后能否確認是自己孩子,但每天都在流眼淚,晚上都睡不好,夢里都是孩子的樣子。”
據了解,由于買不到21日、22日動車票,王麗林“媽媽”只好買6月23日10:18分的動車票。此次北上認親,親友團隊伍里有王麗林的兩個“伯伯”、“媽媽”還有兩個“姐姐”,他們一同前往浙江溫嶺。記者也期待他們一家人就此骨肉團聚,不再相離。本報也將繼續關注尋親后續發展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