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本報報道了福清市海口鎮立新村附近的福建力源建材實業有限公司在沒有取得環保竣工驗收手續的情況下擅自投產,粉塵和噪音污染導致村民投訴,被福清環保部門責令停產整改后依舊置若罔聞。連日來,多名村民代表多次撥打本報熱線反映,村民們實在無法忍受越來越大的環境污染,打算組織全村村民到該公司門口集體討說法。
實際建設超出審批范圍
昨日下午,多名村民代表告訴記者,4月份,福清市環保局環保監察大隊接到村民舉報后,曾到過力源公司調查取證,發現該企業“年倉儲中轉散裝水泥50萬噸、包裝水泥30萬噸”項目沒有辦理環保竣工驗收手續就擅自投入生產,且24小時不停從事水泥中轉和罐體打樁作業,噪音和水泥粉塵污染嚴重,立新村數百戶村民意見很大,於是下達了整改通知。相關執法人員當時介紹說,該公司經過環評審批的水泥儲罐為2000噸儲罐4個、5000噸儲罐2個,實際已建成1000噸儲罐4個、2000噸儲罐4個、5000噸儲罐3個,且當時在建5000噸儲罐2個,實際建設與正在建設的儲罐超出審批范圍7個。執法人員當時要求該公司停止生產及時整改,停止新建罐體的打樁作業,并責令該公司6月20日前補辦相關環保手續。
3.5萬噸散裝水泥料
成爭議焦點
一村民代表說,執法人員走后,生產一直都在進行。立新村與力源公司僅隔一條龍江,盡管現在船沒有經過龍江靠泊公司附近碼頭卸貨,但水泥貨料經過江陰等碼頭卸下后再轉運到這里,且裝卸規模越來越大。27日,20多名村民代表到公司門口討要說法,公司老板避而不見,雙方在現場發生激烈爭吵。
雙方爭議的焦點集中在了一份協議書上。村民代表告訴記者,5月份,力源公司有3.5萬噸的散裝水泥料要裝船經龍江靠泊碼頭卸貨,遭到村民激烈反對。當時,海口鎮分管企業工作的一名副鎮長進行了調解,三方簽訂了一個承諾書,最終這批散裝水泥料得以卸貨。
2個多月過去后,村民認為這3.5萬噸的料應該加工、分裝、銷售完畢,卻發現從江陰碼頭等其他地方還在源源不斷地開來運料罐車,無法忍受日益加重的粉塵、噪音污染的村民拿著承諾書找到力源公司門口質問其法人代表違反了協議。力源公司工作人員隨即撥打了110,轄區派出所民警到現場后予以協調,并讓雙方代表於28日上午到村委會辦公室調解,力源公司法人代表始終沒有露面,只派了兩名職員到村委會,村民代表認為對方有敷衍嫌疑,調解不了了之。
一名村民代表告訴記者,即便是這3.5萬噸散裝水泥料也沒有環保竣工驗收手續。另一村民代表則認為,白天滿天灰塵,晚上吵得人睡不著,力源公司沒有辦理相關手續卻這麼明目張膽生產,說明背后或許隱藏著某種利益輸送鏈條。
在這期間,福清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曾經出面解釋說明這一情況,村民認為其說法模棱兩可,且之后并沒有產生實效,無法接受其說法的村民只得組織集體維權。
福清市環保局:
力源公司已主動申辦相關手續
昨日下午,記者聯系福清市環保局相關人士。對方回應說,力源公司目前已向環保部門主動申辦相關手續,按照相關流程,補辦環保手續需要環保部門工作人員進行相關技術檢測和驗收,這一過程還需要一些時間。
記者在環保部官網上查閱了《水泥工業大氣污染排放標準》。相關條款顯示,2014年3月1日開始實施的修訂版標準特別將散裝水泥中轉站納入了環保部門監管范圍。今年7月1日起,企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控制按照新修訂標準的規定執行。規定要求,水泥企業的物料處理、輸送、裝卸、儲存過程應當封閉,對塊石、粘濕物料、漿料以及車船裝卸料過程也應采取其他有效抑塵措施,控制顆粒物無組織排放。
規定還要求,在現有企業生產、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后的生產過程中,負責監管的環保主管部門應對周圍居住、教學、醫療等用途的敏感區域環境質量進行監控。地方政府也應對本轄區環境質量負責,采取措施確保環境狀況符合環境質量標準要求。
本報將繼續跟蹤報道此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