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社會實踐:蓋章應付現象常見
www.bjjht.com 2015-08-18 08:59:56? ?來源:福清僑鄉報 我來說兩句
“你看這些花生都是我拔的”、“這一行地瓜是我種的”……每一天的活動結束后,孩子們都要開心地分享著自己的收獲。近日,在福清元洪青少年宮舉辦的“向夢想出發”小伙伴快樂夏令營活動中,近150名小營員們前往高山鎮、漁溪鎮參加采摘花生、種植地瓜等社會實踐活動,體驗干農活的樂趣。 每到暑期,幾乎每個學校都會要求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并將其作為暑假作業的一種。那么,學生們有沒有完成這項特殊的“作業”,主要參加哪些類型的社會實踐呢?近日,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蓋章應付現象常見 家住陽光錦城的林燁小朋友告訴記者,暑期轉眼就過完了,可是他仍舊“奔波”在各培訓班之間,根本就沒有時間好好享受假期,更別提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了。“學校素質報告單上要求參加社會實踐的內容都是到快開學時,找熟人給蓋個章應付的。”林燁無奈地說道。 正準備升入初二年級學習的周洪濤同學,暑期在學習之余,在家里跟媽媽學會了做飯和炒菜,還跟著家長到自家工廠鍛煉。“感覺自己動手做的飯菜特別香,最關鍵的是在社會實踐一欄,我能夠真實地填寫自己的收獲了。”周洪濤說,據他了解,他的許多同學都是開學前找人填表應付,根本沒有真正的參加實踐。 像這樣,社會實踐最終只是成為一塊紅色印章的現象,在中小學生中屢見不鮮。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福清市的社區、街道鮮有針對學生舉辦相關的假期活動。這個暑期除了市教育局、元洪青少年宮外,市邊防大隊、駐融海警等部隊還開展了系列暑期活動,豐富了孩子的假期生活。再就是一些私人的培訓機構,也有招收海外游學、野外攀登等有償的實踐活動,但是受眾面不大。 市教育局德育科科長薛閩松告訴記者,放假前,市教育局下發給各個學校的暑期工作意見中,建議各校及家庭要豐富孩子的假期生活,在學生的假期綜合素質考評中專設了“社會實踐”一欄,也提倡鄉村青少年宮、社區等開展校外活動,引導學生多參加校外社會實踐活動,在假期參與家務勞動,至少掌握一項基本勞動技能。 “但是與全國其他城市一樣,福清市的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碰到了許多困難,如學生的安全、教師的補貼等問題,而且學生家長的意識也不夠到位,這些都制約活動的有效開展。”薛閩松說,要讓學生參與社會實踐,人們思想上有認識,行動上卻不夠重視。家長關心的是孩子的學習成績,學校追求的是升學率,社會注重的是經濟效益,社會實踐仍然是可有可無的東西。 在調查中,記者發現,真正走出家門參加社會實踐的多為大學生或準大學生,也有部分參加完中考的準高中生們,他們多是為增加收入或歷練自己。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