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房地產市場的發展,福清市諸多住宅小區拔地而起,物業公司作為小區的管理者,其肩負的責任和義務也愈發重大,但物業服務糾紛也越來越多……。近日,記者就此問題進行了深入采訪。
物業糾紛案件多發
“我們小區的物業公司沒有按合同和法律規定提供相應的服務,大多數的物業工作人員沒有從業資格,物業處的配置人數也遠遠低于合同規定人數,而且人員不穩定,更換十分頻繁,叫我們哪能住得安心,有些人拒繳物業費其實是情有可原的。”家住西區的陳先生說,他對物業公司提供的服務感到失望。
“這兩三年,我們小區主動去交物業費的人比較少,這其實就可以看出我們業主對物業公司是不滿意的,物業公司抱怨物業費難收,甚至去起訴業主,其實我們拒交物業費也是出于無奈,物業服務水平低下,我們也沒有其他辦法可以制約他們,只能拒交物業費進行抗議。”某小區業主王女士說。
“2012年,福清市物業糾紛案件只有幾十件,到了2013年增長到200多件,今年更多,截至10月末,物業糾紛案已達到500多件,上升趨勢十分明顯。”福清市法院法官魏益欽說,近年來,在福清市發生的物業糾紛案件中,有許多案件都是業主和物業公司發生矛盾,業主以拒繳物業費的方式進行抗辯,最后物業公司起訴業主,而業主拒繳物業費的理由主要是沒有享受到物業公司的滿意服務。盡管很多業主不同意繳納物業費,但因為維權成本高,再加上缺乏法律意識、取證難、業主委員會成立率低,最后很多業主都無奈被動接受物業公司繼續入駐。
在采訪過程中,不少物業公司負責人也表示,部分業主不能清楚界定物業公司的具體職責。他們認為,小區內的任何事件都得由物業公司包攬,一旦物業工作人員拒絕業主的要求,物業公司便會被業主扣上不負責、不作為等“帽子”。
業主期待優質服務
“我們小區的車輛管理是我最不滿意的,小區門禁系統常年失控,有許多外來車輛進入小區,不僅如此,物業公司對小區的環境衛生也管得不到位,花草樹木枯萎嚴重,他們只是名義上的‘管’,事實上缺乏責任意識和主動意識,這樣子,服務水平就難以提升。”小區業主王女士談到物業服務抱怨不停。
在采訪過程中,有很多業主認為,物業公司是受業主雇傭的服務性企業,他們不應該忽視服務質量,但目前大部分的物業公司都是按照物業管理相關條例來運作,一旦超出相關條例范圍,便不愿意多管事,有的甚至在條例內的義務也不履行,這讓不少業主感到不滿。
大多數的業主表示,他們想要充滿“人情味”的服務,當他們向物業公司提出訴求時,物業工作人員能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而不是用“這不歸我們管”來結束對話。
“其實物業公司要想站穩腳跟,應該硬件、軟件兩手抓,既要重視小區設施設備維護,也要從服務質量出發,及時、高效地為業主解決問題。”業主陳芳說。
換位思考才會和諧
物業公司提供質價不等的服務,業主以種種借口拖欠費用……這些問題是業主和物業公司難以相處的“罪魁禍首”。不少業主和物業公司都認為,要想他們二者之間減少矛盾、和諧相處,雙方都要學會換位思考,相互理解。
“小區的消防設施破損、綠化帶和花草枯死、門禁不嚴、車輛被盜……其實物業公司如果能夠站在我們的角度看待這些問題,就可以理解我們的訴求,也就沒有那么多糾紛了。”業主陳芳說。
許多物業公司的負責人表示,業主們希望提供“人情味”服務,他們能夠理解,但也希望業主能明白物業公司只是一個企業,要想支撐其存活,資金是關鍵,所以業主要按時繳納物業費。此外,因開發商、鄰里或自家產生的問題,他們的幫助十分有限,涉及到需要執法部門配合的違建、養寵等事件,他們只能合法調解。如果業主稍有不滿,就不繳納物業費,時間一長,物業公司運作會陷入“死循環”。
法官魏益欽建議,福清市相關部門可以多舉辦一些普法進小區的活動,增強業主、物業的法律意識,各小區都應該成立業主委員會,通過業委會來約束物業公司,同時要保障維修基金不致亂用,促進業主與物業公司和諧相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