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陰化工園區一角。郭成輝 攝
開欄的話
五年一個刻度,僑鄉福清發展碩果累累;五年一個跨越,美麗福清又將站上新的歷史起點。
當前,正值福清市即將圓滿收官“十二五”規劃,全面開啟“十三五”發展新征程的關鍵階段。回望“十二五”,我們欣喜地看到,過去的5年,是福清市推動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經濟社會持續較快發展、綜合實力不斷增強、改革開放全面推進的5年,也是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的5年。展望“十三五”,新的征程又將起航。今天起,本報特開辟“輝煌‘十二五’·福清新跨越”專欄,一同回望我們走過的道路,一同展望我們未來的生活,敬請關注。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大、復雜嚴峻的發展形勢,“十二五”時期,福清市始終把穩增長作為首要任務,不斷優化產業結構,福清全市工業經濟實現逆勢上揚,實力穩步提升,現代農業蓬勃發展,服務行業迅速成長。
5年來,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福清市堅持以園區、項目、雙創、產業為支撐,不斷增強區域經濟發展的后勁,堅定不移走創新驅動、智能制造的發展路徑,全市經濟實現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等指標均比“十一五”期末翻一番以上,地區生產總值在2012年突破600億元的基礎上,2014年達到728.68億元,年均增長10.7%,經濟總量繼續保持福州市前列,在我國沿??h級城市中處于中上水平。2015年前三季度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86.5億元,比增9.2%;縣域經濟實力和縣域科學發展指標繼續保持全省第3位、第4位,綜合實力在全國中小城市排名提升到第26位。
第一產業:夯實基礎,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
在發展現代農業的道路上,福清市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產業潛力。“十二五”期間,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福清市繼續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推動水產、種植等主導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目前,全市已建成全國規模最大的花蛤墾區土池育苗基地,擁有2家國家核心種豬場、3家國家級標準化畜禽養殖示范場。鰻魚養殖面積、生豬存欄量和蛋雞飼養數均位居全省前列。
告別傳統的靠天吃飯,如今的福清“農民”,逐漸在現代化的農業園區中嘗到了變革帶來的效益,轉變農業增長方式成為了“福清人”的共識。
“十二五”期間,福清市以福清臺灣農民創業園核心區建設為抓手,積極拓展融臺農業合作空間,提升合作水平。截至2015年上半年,全園共有合作、合資、獨資等農業企業68家,總投資達3.82億美元,全園總產值達8.7億元,帶動了60多家企業和3.8萬農戶農民發展現代農業,年增加農民收入達3.6億元以上,加快了現代農業發展進程,達到了融臺合作互利雙贏的目的。
不僅如此,“十二五”期間,福清市還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大對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的培育扶持力度,2014年新培育省級示范社2家,福州市級示范社4家。新培育省級示范性家庭農場7家,認定縣級示范性家庭農場13家。截至目前,全市已注冊登記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186家和18家。
福清市還立足資源優勢,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積極培育和壯大龍頭企業,帶動產業升級。截至目前,福清全市擁有福州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1家,其中,國家級3家、省級18家,數量和規模均位列福州市第一。全市龍頭企業年產值達152億元,帶動20萬戶農戶增收致富。
第二產業:做大園區,打造福清工業4.0
一個城市要持續發展,壯大支柱產業發展尤為重要。早在“十一五”期間,隨著一些原有傳統產業不斷萎縮,新興產業初具雛形,福清就依托園區發展,提出了重點培育電子信息、塑膠、玻璃、食品加工、生物醫藥、電力能源等支柱產業的發展戰略。這一戰略的實施,對福清經濟的快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十二五”期間,福清堅持以項目拉動增強發展后勁,通過實施“三維”對接和“行動計劃”項目,形成項目滾動推進的態勢,以雙創驅動注入發展活力,以產業聯動提升發展水平,涌現出了一大批好的項目,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潛力和社會創造力,有效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創新驅動發展。
政策向園區傾斜、項目向園區集中、人才向園區聚集、資源向園區集結……“十二五”期間,福清把工業園區作為產業集群培育、發展與壯大的依托和切入點,積極抓好園區的整合、擴容和提升,工業園區已然成為全市工業經濟發展的“關鍵點”.
在這一過程中,福清市堅持一手抓存量調整,大力推進冠捷新廠區等智能化改造和天辰耀隆等43家企業技改項目。一手抓增量優化,按照抓龍頭、鑄鏈條、建集群的理念,大力推進54個總投資1032億元的工業項目建設,培育壯大產業集群。截至10月,八大重點行業共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產值843.2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69.7%.不僅如此,福清市還通過財政投入、PPP、投融資平臺運作等方式,籌集資金50多億元,實施填海造地、碼頭泊位、路網等31個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調整與轉變,必然帶來速度、質量、結構和效益的新格局。當前,福清市更是搶抓實施“中國制造2025”“工業4.0”發展機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緊抓技術研發、裝備制造、推廣應用這三個“關鍵”,加快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培育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加快推進重點行業應用,加快完善產業服務體系,加快人才隊伍建設,加快推動扶持政策落實,加速發展壯大智能制造產業,全市建立了多層次的產業聚集發展平臺,完善產業空間布局體系,大力培育產業集群,引導園區由企業集中向產業聚集的轉變。
第三產業:潛力無限,打造海峽西岸現代服務業強市
在福清,商貿流通、文創、物流、電子商務等新興產業,正牽引著福清向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現代服務業強市的目標不斷前進。
“十二五”時期,福清市產業結構調整邁出新步伐,經濟發展方式從單純依靠投資拉動到擴大內需與投資并重轉變,第三產業開始發力,餐飲旅游、交通運輸等傳統服務業改造提升步伐加快,現代物流、金融服務、文化旅游、電子商務等新型生產性與生活性服務業逐步崛起,“三產”拉動經濟增長成效開始凸顯。
--在生產性服務業上,“十二五”期間,福清市致力做大做強三產,積極推進物流、金融、電子商務、科技服務、教育培訓、會展業等一大批服務行業,大力發展總部經濟、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等高端商貿服務業,促進現代服務業結構優化、層次提升。僅從2012年開始,福清市就依托“兩館一中心”廣場,先后舉辦了八屆汽車房產展銷會和5次名優產品展銷會,銷售2085輛汽車,銷售額近4.55億元,稅收近4500萬元。
--在生活性服務業上,5年來,福清市重點發展旅游業、文化創意產業、房地產業、商貿業,引進了萬達百貨、歐尚超市、沃爾瑪、新華都、永輝等知名大型連鎖商超,福清商業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同時,推進集購物消費、文化旅游、休閑娛樂、餐飲服務、金融信息、商務辦公于一體的檔次高、功能齊、聚輻能力強的城市商圈建設,“新商圈、新服務、新貿易”逐漸涌現。
生產性與生活性服務業的快速發展,滿足了居民消費模式由單一向個性化多樣化轉變的需求,使消費活力更充分地釋放,也刺激了消費增量提質,成為優化經濟結構的“驅動器”.
農業強則農民富,工業興則城市興,商業旺則社會活。數字背后,體現的是福清在“穩增長”中的求變和求新、調整與轉變。通過調整,一個集優勢產業、新興產業協調發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通過轉變,一張“點、線、面”結合的產業藍圖脈絡正逐漸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