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園環境優美的福清文光中學。陳希龍 攝
如果說,福清蓬勃發展的三大產業、日益擴大的城市版圖、清新宜居的社會環境,能讓老百姓情不自禁地向遠方來客“炫耀”,那么,“十二五”期間,福清市委市政府斥巨資建設的民生工程,則真正甜到了老百姓的心坎里。
“十二五”時期,是福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民生福祉不斷改善的五年。教育發展方面,福清市累計投入13.96億元,實施67.88萬平方米校安工程建設,新增2所省一級達標校。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面實施,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實現全覆蓋。社保體系不斷健全,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醫療補助標準、農村居民家庭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穩步提高。
孩子說,學校很大很漂亮
每天傍晚,市民林嚇平都要帶著孩子到康輝小學跑步。看著優美的校園環境,他羨慕不已:“能在這么美的校園上學,現在的孩子真是太幸福了。”
去年秋季,康輝小學新校區落成,林嚇平的兒子和同學們一同搬進了新校區。新穎的歐式教學樓、寬敞的運動場、設備齊全的多功能教室,讓孩子們嘖嘖不已:學校真的很大很漂亮。
據了解,康輝小學新校區建成投入使用后,不僅比舊校區增加了1000個學位,還為孩子們提供了優質的學習環境,促進了城鄉教育均衡發展。
康輝小學只是福清市大力實施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的一個縮影。2009年,福清市正式實施校安工程,對全市435所中小學校的2453棟校舍進行逐校逐棟排查,同時,結合城市擴容,新建擴建包括康輝幼兒園在內的31所公立幼兒園。截至目前,福清市共投入13.96億元,實施67.88萬平方米校安工程建設,已初步形成學校布局科學、校舍安全可靠、資源配置優化的教育發展新格局。
“十二五”期間,福清市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紛紛出力,掀起了民資捐建校舍的新高潮,為推動福清教育事業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
宏路街道周店村周堯小學在愛心人士的幫助下,建成了漂亮的校園;在華僑的幫助下,設施完善的高山西江小學投入使用;福耀玻璃董事長曹德旺捐資1.9億元建設德旺中學;企業家薛經官捐贈1000萬元建設實驗小學教學綜合大樓;祥興集團董事長薛行遠捐贈500萬元建設第二實驗小學教學綜合大樓……而北師大福清附屬學校、百合小學等15個項目的建成投入使用,更是為福清教育錦上添花,使福清朝著教育強市的目標又邁進了一步。
百姓說,看病方便多了
“從我們村到城區有40多公里路,以前大家看病很不方便,現在鎮衛生院的醫療條件改善了,價格降低了,看病住院還能在醫院直接報銷,真是越來越方便了。”近日,家住高山鎮北嶺村的陳大爺和老伴在鎮衛生院看病時感慨地說。
為實現“小病不出村”,“十二五”期間,福清市不斷投入資金,推進村衛生所規范化建設,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筑牢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全市496個鄉村衛生所成為90多萬農村人口看病最貼心的醫療小管家。
為了給廣大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做大做強公立醫院,2014年12月28日起,福清市全面啟動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7家縣級公立醫院以破除“以藥補醫”舊機制為關鍵環節,取消了藥品(不含中藥飲片)加成政策,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大大緩解了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僅今年,全市門診和住院藥品就節省費用3000多萬元。
福清市還把落實重大衛生民生工程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開工動建福清醫院新院和市婦幼保健院新院項目。目前,市婦幼保健院新院已投入使用,讓群眾享受到了便捷高端的醫療服務。此外,福清市還投入巨資籌建計生服務中心,該中心設有醫療中心、計生展示廳、家庭健康指導教育中心等功能室,將為市民優生優育提供有力保障。
如今,在城區各街道,遍地開花的醫療服務站、衛生室,為城鄉百姓編織了一張健康“保障網”,給群眾看病帶來了極大的方便,真正實現了“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鎮”“大病不出市”。
農民說,我們也有養老金了
群眾生活有保障,直接關系到每個家庭的幸福指數。“十二五”時期,福清市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社保制度全面覆蓋,社保待遇水平和城鄉社會救助水平大幅提升,民生保障越發堅實有力,為群眾織就了一張幸福生活的“保障網”。
“我們老兩口一個月能領到400元養老金,生活基本沒問題。”近日,東張鎮的周昌遠老人告訴記者,他已89歲,老伴86歲。今年開始,老兩口每個月除了能領到政府發放的養老金外,還能領到高齡老人補貼每人每月100元。“明年我90歲了,高齡老人補貼能領200元了。”
實施高齡老人補貼制度只是福清市惠民保障體系中的一項。僅今年,福清市為80周歲以上老年人發放的高齡補貼就超過4000萬元。
“十二五”時期,福清市全力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助力“幸福福清”建設,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障待遇水平不斷提標擴面。其中,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金由每人每月150元提高到210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府補助標準從每人每年340元提高到400元;農村低保由現行的家庭年人均收入3120元提高到4200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政府補助標準從每人每年35元提高到40元;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從每人每月85元提高到100元。目前,福清市城鄉低保標準、農村五保供養標準均高于周邊各縣(市)。
88歲的林宋妹老人是一名新農合參保人員。去年12月,她患急性腎衰竭入住福州一家醫院救治,今年3月份出院,共花了45.6萬多元。因為參加了新農合,老人的住院治療費用新農合給報銷了10萬元,重大疾病住院補充補償基金又補償了10多萬元,大大減輕了老人的經濟負擔。
經過多年探索,福清市建立起包括城鄉居民低保、城鄉醫療救助、農村五保供養在內的一整套社會救助制度,福清市也從臨時性、單一性的社會救濟向制度化、綜合性社會救助轉變。社會救助體系從社會福利制度向適度普惠型邁進,實現了應保盡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