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巖山游記:三步一景,濃縮著的都是精華
www.bjjht.com 2016-01-07 08:53:17? ?來源:福清僑鄉報 我來說兩句
摩崖石刻:古人的“到此一游” 如今,旅游的標配是拍照發朋友圈以證明“我來過”,而在科技不發達、沒有微信和照片的古代,古人旅游怎么證明“到此一游”呢?在瑞巖寺后山的眾多巖壁上,古人只用一招“賦詩刻碑”就把現代人孜孜以求的文藝小清新給比下去了。 古人的賦詩刻碑,又叫摩崖石刻,顧名思義,是指利用天然的石壁刻文記事,是起源于遠古時代的一種記事方式,盛行于北朝時期,直至隋唐以及宋元以后連綿不斷。 古人在游覽山水時,看到好山好景,就會在身邊的石碑或者山壁上刻字,借以抒發自己的感慨,同時也會留下來給后人顯示自己的文化品位。在瑞巖寺后山的巖石群里,有100多處摩崖石刻,都是宋、元、明、清歷代許多名人游歷此地后留下的。 據說宋代理學大家朱熹曾到此游覽,并留下膾炙人口的詩篇。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在著名的牛田大捷后,在這里大犒三軍,也留下了豪邁的詩歌。宋代鄜延的任子寧,元代福建行中書省奉訓大夫理問官王伯顯,明代葉向高、戚繼光、陳經邦、陳省等都曾在此題刻。 許多詩句,寫景抒情韻味悠長,為秀美的自然風景增加了深厚的人文內涵。比如宰相葉向高的《謝政歸來》中有這么一句:“扶筇更上層臺望,縹渺彤云護紫霄。”個種韻味,比如今那些只會刻下“某某到此一游”,“某某我愛你”等扭捏字樣的,是要高明出許多倍的。 這些石刻字體多樣,篆、隸、楷、行、草各體皆備。如葉向高的《謝政歸來》詩題刻,是行書,長2米,寬1.5米,共9行104字;而任子寧的游瑞巖題刻,則是楷書,共5行55字。來瑞巖山風景區游玩,分辨這些摩崖石刻的字體、朝代、作者也不失為一種樂趣。 這些摩崖石刻或刻在幾米高的石壁,或刻在幾近地面的矮石,想象工匠們依巖就勢刻字入石,還要還原題詞者的書法風格,真是一件難事,難怪現代人認為摩巖石刻具有很高藝術考古價值和觀賞價值。 時至今日,各地的摩崖石刻都成了著名的旅游景點,遠的如桂林獨秀峰上“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石刻,近的便是這瑞巖山上的眾多石刻,這與在文物古跡、風景名勝上不文明地刻上“到此一游”可不一樣,這才是正宗的“文藝范兒”呀。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2016-01-06 ]猴年紀念幣今起預約 福清網點配額已搶光
- [ 2016-01-06 ]福清19名工人被拖欠近30萬工資 回應:3月15日前結清
- [ 2016-01-06 ]新買的電壓力鍋煮飯經常夾生 商家拒絕退換
- [ 2016-01-06 ]法律援助進監獄 為100多名成年男性罪犯上課
- [ 2016-01-06 ]福清兩家企業同登新三板 在全國實屬罕見
- [ 2016-01-06 ]因盲目輕信他人 福清一女子被騙7萬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