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千金在練習瑜伽
何千金的名字,在福清瑜伽界可謂家喻戶曉。作為“門外漢”,記者結緣何千金,是在進入2016年后的幾場瑜伽公益活動:“何千金瑜伽團隊表演瑜伽節目”、“何千金瑜伽團隊志愿者送牛奶食品關愛老年人”……日前,記者走訪了這位坊間瑜伽“達人”。
何千金現在是中國瑜伽聯合會福清辦事處主任、福清轄區資深瑜伽教練。“為什么會對瑜伽如此癡迷?為什么要對瑜伽情有獨鐘?為什么能對瑜伽前景看好……”面對記者的一連串好奇,何千金開朗地為記者分享了她習瑜伽得到的生活感悟。
“修習瑜伽首先不要著急傳播,而是先自己踐行,做到知行合一。”何千金說,作為一名瑜伽教師,在課堂上要帶給學習者正能量,讓他們通過修習,發掘自己身體的修復系統。當身體的正能量持久儲備起來,傳播正面積極的能量,就會使人生不斷走向美好。因為瑜伽的本意,是控制心的意識的波動。比如連結、控制、穩定、和諧、統一、平衡等,就是通過修習瑜伽,讓我們自如地把控自己的情緒、心智,回歸本真,讓身體和心靈進行連接和對話。
何千金介紹說,她本人在練習瑜伽前,患有嚴重失眠、肩周炎和便秘,“三座大山”一直困擾著她。通過練習瑜伽,慢慢地掀翻“三座大山”。病痛消除后的第一感覺,就是要將這一“利好”信息傳遞給身邊人,讓大家參與練習而獲得收益、而得到健康。
“只要肯練,就會改變身體健康指數。”何千金說,傳播瑜伽真正的目的,就是通過自己的經驗和感受到的一些健康方法,分享給大家,讓大家受益而獲得健康。我們在學習瑜伽的過程當中,已經是在“修行”了,要把功德概念統統拋棄掉,好處要統統拿出來共享,這才是大智慧。所以要做到“三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如果你覺得自己沒有足夠的金錢去布施,那就布施你的微笑,布施你的柔軟,或曰慈悲,或曰分享。
何千金說,在生活中我們常常關注自己的不易,而忽視他人的艱難。譬如,你的同事或搭檔可能正在渴求理解與幫助,你的丈夫或妻子也許需要關懷與支持。而現實中的我們,總是處于期待索取的狀態里,且因得不到滿足而不悅。“其實,‘索要’是弱者的天性,‘給予’才是強者的表現。”何千金闡述練習瑜伽的感悟:“換個角度體悟,試著去給予吧,因為給予是快樂之源。”何千金的感悟,道出了她追崇瑜伽樂此不疲的根源。
何千金的這一理念,得到跟隨其練習瑜伽學員的印證。陳靜娣是這樣贊美何千金的:在瑜伽授課中懂得化繁為簡、舉重若輕、閃爍著無邪的眼神,恍若天地間穿越的仙子。我們在分享的過程中,哪怕是柴米油鹽、雞毛蒜皮、婆婆媽媽的嘰嘰歪歪,都能回歸瑜伽哲學。她要的不是獨享,而是有更多的瑜伽受益者、傳播者和奉獻者。
何千金的職責宣言是:“我將用所學的瑜伽知識,懷一顆謙卑與感恩的心,全力幫助更多的人獲得健康、快樂、心靈的自由和平和。”創元伽人吳彬說,偶然的機會讓我接觸瑜伽,并在何千金的指導下開始練習,現在有了精、氣、神,腰部也能挺直了,腸胃毛病得到很大改善。“感謝何老師的辛勤付出、感謝伽人們的鼓勵、感謝自己的不懈努力與堅持!”
伽人楊海梅的感悟是:“寧靜即是瑜伽。”她說,練習瑜伽可以獲得一種平和、寧靜的心態,以及最大限度的幸福感。通過習練瑜伽,發現瑜伽還是一種簡單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的藝術,可使人們放棄那些對健康有摧殘力的壞習慣。由外而內地協調身、心的平衡,既塑造人外在的形象,也關照內在的感受身體的放松和心靈的放松!
伽人游香明則說,通過多年瑜伽練習,自己身體的柔韌度不斷提高,能更好控制自己的情緒,改掉愛發脾氣的毛病,家庭更加和睦。感謝何千金的瑜伽分享,自己也愿意將練習瑜伽的感悟分享給更多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