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老校傳薪火,古韻今風文明盛。在福清,如果有所學校的辦學歷史可追溯到千年前,那非城關小學莫屬。該校是由宋嘉佑年間的孔廟學堂演變而來,距今已有960年的歷史,雖歷經近千年,但校址始終未變。千年的文化底蘊,也成為城關小學鑄文化名校的核心內容和教育精髓。
周禮佾舞 弘揚儒家經典
佾舞,是古代祭孔大典中所表演的舞蹈。作為佾舞的傳承基地,城關小學與佾舞有著頗深的歷史淵源。該校充分依托孔廟學堂舊址這一傳統文化資源,以“孔子文化”為核心,弘儒雅風韻,建名校文化,引導學生“學孔子、做仁人、通六藝、行天下”。
2014年春,城關小學成立了全國第一支佾舞表演隊。在短短的兩年時間內,城小佾舞隊已由剛成立時的60多人逐漸發展到近130人。佾舞作為“孔學文化”的一部分,受到了城小全體師生的喜愛。如今,城關小學的佾舞表演不僅出現在全市教師節、民俗文化節等文藝匯演的舞臺上,還在澳門、泰國、柬埔寨等地參加文化交流活動,充分展示了福建傳統文化和福清歷史文化的魅力。
“沒有媚俗的歌曲,沒有夸張的動作,但置身其中讓人感覺分外美妙?!背切W生鄭若欣告訴記者,傳統文化的魅力讓她喜愛上了佾舞表演。“八佾舞是一門極具內涵的舞蹈。”城關小學教師吳玉艷表示,讓學生與佾舞保持密切聯系,享受佾舞帶來的精神愉悅,有益于他們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伴著絲竹雅樂,城小佾舞隊的學生們身著漢服,手執翟龠,整齊劃一的動作展示了周禮佾舞儒雅的風韻,讓人仿佛穿越千年時光,走近孔子熠熠閃光的思想,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舞龍舞獅 傳承文化遺產
舞龍舞獅是中國傳統體育運動之一,它可以啟迪智慧、增強體質,深受群眾歡迎。為深入實施素質教育,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城關小學在師大福清分校的大力支持下,于2014年12月22日舉行了“舞龍舞獅”社團啟動儀式,將該項“非遺”項目引進了校園。
“舞龍舞獅”社團成立至今,生力軍不斷壯大,人數由最初的幾人發展到如今的60多人,共有6只獅子、4條龍。在師大福清分校教練團隊的支持下,城小舞龍舞獅隊員們堅持每周訓練。通過學習技巧,練習基本功,提升團隊合作能力,隊員們舞龍舞獅技藝逐漸表現出傳統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并多次在“六一”節、教師節、運動會等活動中亮相,每一次的表演都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
騰飛的巨龍、躍動的雄獅,在校園紅白相間的跑道上來回穿梭,時而騰空躍起,時而搖頭擺尾,動作剛勁,神態多變。城小舞龍舞獅隊不僅全面推進這項獨具魅力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更打造了具有龍獅文化特色的校園環境,推動了學校育人途徑的創新。
提線木偶 演繹精彩故事
提線木偶是流行于閩南語系地區的古老珍稀戲種,由藝人在幕后操縱表演,給沒有生命的木偶注入思想感情,從而演繹許多栩栩如生、精彩動人的故事。
城關小學非常重視這一古老珍稀戲種的傳承與發展,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于2014年9月成立提線木偶社團,并聘請民間提線木偶藝術家林松生擔任社團指導老師,希望將這朵藝苑奇葩,在校園綻放出新時代的美麗花朵。
目前,該社團共有成員25人,年齡都在9-11周歲之間,成立至今已培養50多名學生?!耙慌鸁釔厶峋€木偶表演的學生,在林老師的帶領下,不僅很快掌握了木偶抽線基本功,表演各種基本動作,而且還學習組裝木偶?!背切〗處熝勖犯嬖V記者,學生們在實踐過程中鍛煉了動手能力,培養了大膽自信、活潑大方的個性。
據了解,城小提線木偶戲社團已先后參加了市“慶元宵”文藝晚會及學校“歡慶六一節,相約青運會”等活動。舞臺上,孩子們精致準確的抽線功夫,精妙的操縱技藝,讓木偶“活”了起來,活靈活現地詮釋自己的角色,獲得觀眾的盛贊。
此外,城關小學積極響應國家實施素質教育的號召,大膽進行教學改革。在確保開齊上足上好省頒課程的前提下,力求每位學生都能掌握一項體育技能和學會一項藝術本領。目前該校已開設包括武術、刺繡、閩劇、宗鶴拳、民樂演奏、評話在內的80余種社團活動,大大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為學生的興趣培養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