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張鎮區發現古代造型石獅子
www.bjjht.com 2016-07-04 09:08:17? ?來源:福清僑鄉報 我來說兩句
金芝村,位于東張鎮區西南部山區,是福清市革命老區村,也是古代東張通往莆田泗洋的交通要道。日前,記者在該村橋頭自然村采訪時,在一座清代石板橋橋頭附近,發現一尊“隱居”在一堵墻根中形制獨特的石獅子。它的存世,揭示了金芝村古時候的歷史文化信息,也為研究金芝村古代社會民俗提供了佐證。 這尊石獅子高約2尺,雕鑿有一尊闊嘴大眼的坐獅,獅子左臂,摟有一只小巧玲瓏的小獅子。整座雕像線條粗獷,古樸大方。“受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因素影響,不同時代的石獅子必然有所差異。漢唐時期國運昌盛,石獅子通常表現出強悍威猛的姿態;元明清三朝雖也有相對鼎盛的階段,國運與國威畢竟不及漢唐,石獅子的造型自然就少了強悍與威猛。宋代也曾有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富庶、穩定與輝煌,雕鑿于這一時期的石獅子當然會對這一時代的精神有所體現。”看到實物照片后,福清市民俗專家林秋明認為,這款造型的石獅雕像應該屬于宋代時期的作品。 記者查閱資料獲悉,中國人歷來把石獅子視為吉祥之物,因此各種造型的石獅子隨處可見。古代的官衙廟堂、豪門巨宅大門前,都擺放一對石獅子用以鎮宅護衛。直到現代,許多建筑物大門前,還有這種安放石獅子鎮宅護院的遺風不泯。石獅子何時走向民間,成為守衛大門的神獸?據考證,這種習俗大約形成于唐宋之后。據程張先生《元代石獅趣談》考證:唐朝京城的居民多居住于“坊”中,這是一種由政府劃定的有圍墻、有坊門便于防火防盜的住宅區,其坊門多制成牌樓式,上面寫著坊的名字。在每根坊柱的柱腳上都夾放著一對大石塊,以防風抗震。工匠們在大石塊上雕刻出獅子、麒麟、海獸等動物,既美觀又取其納福招瑞吉祥寓意,這便是用石獅子等瑞獸來護衛大門的雛形。 “那么,為什么坐落在深山老林中的金芝村古代建造的橋頭會有石獅子存世?”帶著疑惑,記者走訪了東張民間藝人王芝榮。據今年72歲的東張鎮道橋村民王芝榮介紹,他年輕時,曾經14年在金芝村從事修路、拉電、造林等開發事務,算得上是一個“金芝通”。他說,原本在橋頭自然村的橋頭,是擁有兩只造型相似的石獅子。這座橋梁,可是東張通往莆田泗洋的“官道”。當年,金芝村有200來戶1000余村民,泗洋也有百來戶村民呢。“擺放神獸用以震懾,使人產生敬畏的心理。”王芝榮介紹說,獅子在民間有辟邪的作用,常用來守門,后又演化出守橋。金芝村橋頭的石獅應該屬于守橋的“瑞獸”,旨在祈保過往行人安全。由于獅子是獸中之王,有顯示尊貴和威嚴的作用,按照傳統習俗,成對的獅子是左雄右雌擺放的。這個可以從獅子所踩之物辨別出來。蹄下為球,象征統一寰宇和無上權利,必為雄獅;蹄下踩著幼獅,象征子孫綿延,是雌獅。 金芝村橋頭殘留一尊坐獅左臂摟有一只小巧玲瓏的小獅子,昭示著它的身份系一尊母獅雕像。目前,這尊母獅雕像雖然斑駁、線條粗獷,但是,它的存在已然不是一件裝飾物。在漫長的歷史年代中,它陪伴著金芝村滄桑巨變,目睹著朝代興衰更替,已成為研究東張鎮金芝村古代建筑、民風民俗中不可缺少的一件寶物。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2016-07-02 ]東瀚鎮海域一鯊魚擱淺 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 [ 2016-06-30 ]福清龍田東營村民投訴鄰居13層違建高樓引發安全問題
- [ 2016-06-30 ]福清市區公交車啟動銀行卡五折“閃付”優惠活動
- [ 2016-06-30 ]炎炎夏日何處去?一都漂流正當時!
- [ 2016-06-30 ]“滴滴打車”出行便利 融入公眾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