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革命老區后溪“紅軍巒”
www.bjjht.com 2016-08-04 08:21:26? ?來源:福清僑鄉報 我來說兩句
在一都鎮后溪村的群山峻嶺中,有一處險峻的山崖叫“紅軍巒”。可是,以前它不叫“紅軍巒”,叫紅菇巒。雖然是一字之差,可它到底有啥寓意呢?日前,記者在后溪村走訪了村原黨支部書記連錦缽,揭開了一段鮮為人知的革命歷史故事。 現年68歲的連錦缽,擔任過20多年數任的村支書。作為“土生土長”的村干部,以及家人前仆后繼參加革命的“見證者”,連錦缽為記者介紹紅菇巒為何叫“紅軍巒”? 新中國成立前夕,后溪村的紅菇巒因為盛產紅菇而得名。新中國成立后,紅菇巒中數個山洞因為在解放戰爭中,曾經為游擊隊員“提供”便利中發揮重要作用,因之被村民們敬稱為“紅軍洞”。連錦缽指著不遠處密林遮掩的山洞介紹道,所以“紅軍巒”就一直沿用至今。 記者在后溪村看到,一條清澈的溪流奔騰不息,“有些支流雖然狹窄,其水源也是相當充沛、水質良好。那都是從各個自然村流淌出來匯聚到后溪的。”連錦缽介紹說,紅菇巒附近有多個自然村。分別是董斜自然村10余戶村民,坪坎頭7戶村民,紅菇巒2戶村民。由于紅菇巒山勢陡峭,可以供人居住的山洞遍布山間,因此當年成為游擊隊員活動和生存的絕佳場所。連錦缽說,他的父親、伯父和姑媽曾經都在那一帶活動,并且留下了傳奇故事。 連潘浦是連錦缽父親,曾經擔任游擊隊分隊長。新中國成立前夕,由于誤判,以為后溪村來了解放軍,結果卻是國民黨兵,10多名游擊隊員因此先后被捕。那天,被捕的10多名游擊隊員要押解到后溪村的斗湖去槍斃。途中有一人逃跑,被當場擊斃。期間,有村民火速前往相鄰的莆田大洋求救。大洋游擊隊獲悉后趕來救援,趁國民黨兵吃午飯之際,搶奪其2挺機槍調轉槍口出奇制勝。“我父親才幸免于難。”連錦缽舒了一口氣。 連錦缽聊起其1936年入黨的伯父連秋嚇和智取手槍的姑媽連大妹,更是如數家珍。連大妹,是老紅軍郭永星的母親。1933年,她不顧年事已高投身革命,先后擔任閩中特委和省委機關交通員的重任。期間,她喬裝“乞食婆”獨闖福州城巧取槍支的故事至今流傳。 1942年冬天,中共閩中特委在后溪村組織一支隊伍,急需弄到槍支彈藥武裝起來。當時,隱藏在長樂縣政府的地下黨將4支駁殼槍藏在福州某住宅。連大妹獲悉后,自告奮勇要去福州取槍。 當時,從后溪村到福州城交通極為不便,除了跋山涉水外,還得躲避渡口和城內外敵人的層層設卡檢查,要取回槍支談何容易! 那天,連大妹穿一件又臟又臭的破棉襖,胳膊肘挎一只討飯用的破竹籃,手里拎著一根打狗棒,還從灶膛中抹把灰涂臉。準備就緒,連大妹佝僂起腰背,蹣跚地向福州城走去。找到接頭人,對上暗號后,連大妹順利取到槍支。出福州在回后溪村的渡船上,船警要查票了,連大妹機警地假裝咀嚼身上抓到的跳蚤,還有滋有味呢。船警嚇得連船票也不查看了。可是渡船即將靠岸時,連大妹發現岸邊比往日多出許多警察,不僅要打開旅客箱包查驗,還要搜身呢。原來,國民黨獲悉共產黨在后溪村組織武裝隊伍的消息,要切斷從水上通往后溪村的交通線。 退路沒有了,鎮靜中的連大妹在行將抵達關卡時,機智地自摳喉嚨,隨即“哇”地吐了渾身都是,還故意往自個臉上抹。懷揣槍支的破棉襖上,也是一片狼藉。看著又臟又臭的“乞食婆”,旅客紛紛躲避。例行檢查的警察生怕沾著穢物,也就捂著鼻子讓連大妹快點離開。就這樣,連大妹闖過碼頭關卡,拄著打狗棍向后溪村進發,順利將槍支送到特委機關。 正是基于這些紅色根據地的傳奇故事,后溪村的“紅軍洞”、“紅軍巒”的名稱,就這樣在民間流傳。 紅菇巒與“紅軍巒”,僅一字之差,卻蘊含著當地群眾對烽火年代先烈們英勇奮斗精神的仰慕,以及對崢嶸歲月勇士們不畏艱險克敵制勝的懷念。記者眺望不遠處的“紅軍巒”,以及眼前市政府矗立的“后溪革命老區村”石碑,由衷感嘆:美哉,“紅軍巒”! 一都后溪村一角 后溪村被市政府命名為“革命老區村”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2016-08-03 ]高山缺水嚴重 村民自打機井取水
- [ 2016-08-03 ]農銀人壽福清中支舉辦2016年客服節
暨全國少兒畫畫比賽 - [ 2016-08-03 ]兩項玻璃國家標準審查會在融舉行
- [ 2016-08-03 ]江陰港區整車進口:政策優勢催生“虹吸效應”
- [ 2016-08-03 ]總投資約12億 永鴻文化旅游城建設如火如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