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桂淦夫婦:扎根山區40年托起千名留守兒童的明天
www.bjjht.com 2016-10-25 08:49:49? ?來源:福清僑鄉報 我來說兩句
平凡忙碌的一天 第一次聽到莊桂淦這個名字,是記者今年7月到壽寧、周寧、政和等閩北山區采訪時聽到的,那里的人告訴記者:“你們福清人很了不起,有個老鄉扎根山區40年,收養過許許多多的留守兒童,他的事跡很感人。” 時隔兩個月后的9月22日,記者隨同省僑聯“兩學一做”小組來到西津畬族村小學,目睹了西津小學的環境,以及89位留守兒童與莊桂淦夫婦倆的“爺孫之情”,甚為感動! 早上5點天剛蒙蒙亮,莊桂淦夫婦就早早起來,匆匆叫醒橫七豎八熟睡的89個孩子,緊張地為需要特別照顧的幾個孩子穿衣、疊被、打水、洗漱、喂飯,便開始了一天的忙碌。 吃過早餐,趁孩子們走進課堂之際,梁純愛便開始了籌劃孩子們的午餐。刷鍋洗碗、淘米洗菜、切魚剁肉、蒸飯炒菜、烹調調味,還要為病號開小灶,一個上午圍著鍋臺轉,汗水濕透了衣背都不覺得。“10多年了,從教師崗位退休后,我成為這群孩子的專業‘營養師’、‘烹飪師’。” 梁純愛笑著對記者說。她告訴記者,為孩子們做的伙食,一周7天菜譜沒有重復,為此,他們夫婦倆絞盡了腦汁,為的是讓孩子健康成長。 課堂休息期間,甚至還有一些年紀小的孩子提著褲子,走到操場呼喚莊桂淦、梁純愛:“爺爺!奶奶!擦屁股啦!”莊桂淦夫婦說:“為年紀小的孩子穿衣、喂飯、擦屁股、哄睡覺是常事。” 中午開飯時分,廚房里一下子熱鬧了起來。80多位孩子沿著廚房排成長長的隊伍,等待著梁純愛、莊桂淦的打湯盛飯。之后,孩子們便端著飯碗魚貫而出廚房,或站在操場,或一溜溜地蹲在墻角吃得津津有味。小朋友們告訴記者,學校里的飯菜太好了,有魚有肉,在家里他們幾乎頓頓都是咸菜,只有過年過節才能吃上魚肉。 莊桂淦說,學校沒有餐廳,也沒有餐桌、餐椅,孩子們吃飯都是在露天。晴天尚好,雨天只能東藏西躲地找地方吃。 采訪的那天晚上,孩子們晚餐的菜譜是吃餃子。上午,梁純愛為餃子餡準備了一個上午。中午一吃過午餐,她便一個人在廚房站著包餃子。一個人15粒,她得包1300個餃子,邊包邊蒸,一個下午忙得不可開交。準備好了晚餐,年過花甲的梁純愛這才覺得腰酸背疼。 晚上,清洗完廚房,準備好次日的早點,莊桂淦夫婦倆拖著瘦弱而疲憊的身體回到宿舍,在孩子們晚自習尚未下課的空當,才有時間休息片刻。下自修了,該到孩子們休息了,為幾位年齡較小的孩子們洗漱后,安頓好孩子們上床、熄燈,莊桂淦夫婦分別在宿舍東西兩頭房間里,摟著需要特殊照料的孩子,匆匆入睡。然而,每天晚上11點和凌晨2時,夫妻倆都要起床查房,呼喚需要叫醒夜尿的孩子們起來,為尿濕的小孩子更換衣褲,還要哄夢醒哭泣的孩子睡覺……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