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福清哥”,畫出“美麗鄉村”
www.bjjht.com 2016-11-16 20:03:00? ?來源:東南網福清頻道 我來說兩句
繪畫足跡遍布福清各個鄉鎮 作為福清美術協會的會員,黃海恩他的作品風格與他的為人一般敦厚酣暢,古樸大方。貼近現實、熱愛生活,勤苦筆耕幾十年,每部作品既有傳統藝術特色,又有時代的創新之美如今,他繪畫的足跡遍布福清各個鄉鎮、農村,包括:上逕鎮、大斜村、棋山村、五里橋、洋梓村、霞滿村、真豐村等。 記者在福清宏路街道的大斜村看到,一幅幅構圖大膽、色彩明艷,以孝為主題的故事畫猶如一幅畫卷徐徐展開,與散落在街道上的歷史建筑相得益彰,不少經過這里的行人都停下腳步,拿出手機拍下眼前一幅幅美麗的畫面。一位行人感慨地說:“這些圖景為鄉村增添了不少活力。身處其中,比去美術館更讓人震撼,因為這些作品更具生命力、接地氣。” 民間收藏家: 收藏傳統農具 留住那一抹鄉愁 黃海恩除了畫家這個身份,他還是福清市民間農耕文化的收藏家。或許,收藏民間傳統農具還是一種讓少數人避之不及大多數人又完全不懂的生活方式。但是黃海恩說,他出生于農民家庭,從小對農具就有一種天然的親切感。 他于1996年開始收藏傳統農具,經常穿梭于福清市各個鄉鎮、農村,挨家挨戶打聽、收集。如今,他的收藏已具規模,包括犁、耙、風車、獨輪車、紡線車、水車等大大小小的傳統農具將近兩萬件。 農耕文化能豐富美麗鄉村建設的內涵,古老的農具則可讓農耕文化更加具體而充實。黃海恩表示,他將自行出資一千六百多萬,在福清洋梓村舉辦一次農耕文化展覽館。該活動已得到石竹街道辦的全力支持,據石竹街道辦劉主任透露,土地報批程序正在進行中。 黃海恩告訴記者,這些古老的農具養活了我們福清一代又一代的人。但是,隨著農業機械化的推進,這些農具已漸漸退出歷史的舞臺,在許多農村早已看不到了。“老祖宗的東西不能丟,我們有義務要把它保存下來,讓更多的后一代人看到,感受古老的農耕文化。” “我深深愛著愛著生我養我的這片土地——福清,能為家鄉貢獻自己的一份力,我就知足了”。這句話是黃海恩對自己所做一切最好的詮釋。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2016-11-14 ]福清陽下漈頭村 凝心聚力打造美麗鄉村
- [ 2016-10-27 ]從福清實踐看美麗鄉村建設:生態“打底”譜宜居宜業新篇章
- [ 2016-06-24 ]福清海口農場“美麗鄉村”建設碩果累累
- [ 2016-06-06 ]福清市各領導出席“美麗鄉村”建設動員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