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2月30日福清站訊(記者 戴亞妹)社團是學生展現青春的舞臺,是校園生活溫暖的陽光。在這個舞臺上,他們沉淀智慧,碰撞思維,激發活力,鍛煉才能。給學生一個舞臺,就會給每一個獨特的生命增添一抹靚麗的色彩。福清市就有這么一所學校,用“樂思于學,好雅于藝”的理念為每個孩子提供一個綻放的舞臺,更為校園文化遞出一張金“名片”,她就是福清市西園小學。
起于偶然,音樂就在身邊
西園小學位于福清城關西門,龍江河畔,于1935年由愛國華僑捐資創辦,1972年,學校由私立轉為公辦,1978年恢復“西園”校名,隸屬福清瑞亭學區。

西園小學校園一角
近日,記者來到福清市西園小學。跟隨西園小學德育處主任李彬老師的步伐,前往教學樓,只見在每個階梯上,左右兩邊各畫著不一樣的音符圖案裝飾。李老師告訴記者:“左邊代表低音,右邊代表高音,低音就要往下走,高音就是要往上走。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們知道音樂就在身邊,還能讓他們時刻都銘記上下樓梯靠右走的好習慣。”讓音樂隨時躍動在孩子們的身邊,使“音樂源于生活,又回歸于生活”在此得到完美詮釋。

管樂基地校授牌
李彬老師還介紹,西園小學管樂團的誕生源于一次偶然的考察。2015年林香校長前往廈門湖里中心小學參觀、考察,聽完該校“鷺帆”管樂團一場完美的音樂饗宴之后,深深被其所震撼。回來之后,林香校長便與家長代表們在家長委員會中提出創建管樂團的構想,立即得到家長們的全力支持。隨后,西園小學管樂團便進入籌備階段,并在學生家長和教育局的支持幫助下,于2015年4月組建。
音樂的風中,孩子們靜待成長
目前,西園小學管樂團有A、B兩支梯隊,B團于2016年5月成立。A團與B團的區別在于,A團是表演團,共有72人,B團為后備團,共有42人。管樂團的團員們年齡最大的12歲,最小的僅有8歲,覆蓋二至五年級各班學生。

隨后,在六樓活動室,記者見到了正在訓練的A團小樂手們,他們穿著整齊的服裝、面帶笑靨,個個意氣風發。指揮老師一執棒,小樂手們個個表演“范兒”十足。一首《Let it go 》,自如的樂感在他們手中的樂器里一一被演繹。與其說孩子們演奏的是冰上圓舞曲,不如說是在述說著自己的管樂之路,嫻熟穩定的演奏證明了他們曾經付出的汗水。
來自五年級二班的小號聲部長李子恒小朋友告訴記者,學習管樂的過程很快樂。“自從我參加了管樂團,我的視野變得更寬廣了,我們參觀了鳥巢水立方、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收獲了許多經驗和見識,管樂團伴隨著我們成長,我們每天都很快樂。”李子恒說。


據了解,從認識銅管、木管到學習音階、吹音,從識簡譜到五線譜,從吹中音到高音,從單技到合練。每周三下午,孩子們都會從2點到4點練習2個小時;周日上午從9點練習到12點半,授課老師都是由學校特地從外面請來的專業老師。

李彬老師告訴記者,通過管樂團,孩子們的行為習慣有了明顯的變化。除了打擊樂器,其他像長笛、短笛、長號、大號都是孩子們自備的。樂器用完都要清洗,孩子們也漸漸懂得要如何愛護自己的東西。并且通過管樂團的一些活動與比賽,孩子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發生了變化,他們在發掘自己愛好的同時,也能夠發現音樂的美。“從以前的調皮搗蛋到如今的嚴謹聽話,這一切就發生在這一年半的學習過程中。”李彬老師補充說。
小荷才露尖尖角
作為福清市第一支學生管樂團,這支隊伍到今天已走了一年半的歷程。盡管還年輕,但是在這短短的一年半時間里,他們積極參加各項活動,嶄露頭角。他們上過褔清少兒春晚,捧回了“最受觀眾喜愛節目”金獎;參加過廈門優秀管樂團展演;勇摘2016年福州器樂比賽甲組第一名。今年7月份,西園小學管樂團受邀參加“2016廈門青少年管樂團交流夏令營暨國內青少年管樂交流音樂會”,作為福建省成立時間最短,平均年齡最小的學生管樂團得到了清華大學樂團指揮盧建華教授的贊譽,被稱為“成長最快”的學生樂團。


管樂團參加福清少兒春晚
李彬老師說:“成立之初,加入管樂團的孩子中有不少人是零起點,連五線譜都認不好。但就是懷著對音樂的熱忱,在短短一年半的訓練后,孩子們取得了今天的成績,向家長和老師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這讓管樂團的老師們深感欣慰。”

管樂團應邀參加“2016廈門青少年管樂交流夏令營”
為什么管樂團在西園小學取得成功,而不是其他的藝術形式?管樂團管理老師劉巧燕解釋,首先是因為管樂入門較為容易,上手較快,在實際操作中,樂器攜帶方便,適合在校園中進行普及。“管樂的排練和演出對場地等硬件要求不高,具有很強的適應性,這些因素都有利于孩子們學習管樂。”劉巧燕老師說。

管樂團參加第四屆全國青少年優秀管樂團展演比賽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愿福清市西園小學的管樂團插上音樂的翅膀,讓孩子們在古典樂和現代交響樂的旋律中,得到人生的歷練和思考,在傳承與發揚民族文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