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月19日福清站訊(記者 戴亞妹)有這么一對夫妻,每天凌晨四點半,整個城市還處于寂靜的沉睡中時,他們就已經出門開始新一天的工作,用汗水換來福清市石門村的整潔,用自己的辛勞呵護著這個村莊。
他們就是鄉村環衛工桑兆國與妻子吳桂瓊。

桑兆國、吳桂瓊夫妻清理垃圾
夫妻倆堅守崗位十年如一日
今年均為57歲的桑兆國、吳桂瓊夫妻倆是山東臨沂人,育有兩女一子,皆已成家,兒子兒媳帶著三周歲的孫子在老家工作。
夫妻倆2002年從山東臨沂來到福建福清,隨后便在石門村租住下來。由于沒有什么技能,剛開始夫妻倆主要做一些小零工。四年后,石門村里要招環衛工,桑兆國與妻子便前去應聘,成為福清市宏路街道石門村的一對環衛工夫妻,一起負責整個石門村里的垃圾清掃工作。
每天凌晨四點就起床,簡單收拾、準備之后,四點半出發開始一天的清掃工作。通常到早上十點,倆人方能把道路垃圾從頭到尾都清掃一遍。這時,他們才會匆匆忙忙地回家吃頓早餐。有時候,早餐與午餐一起吃。下午一點半,夫妻倆又繼續忙碌起來,開始對村里的垃圾進行第二次清掃,一直持續到下午6點半下班。
夫妻倆披星戴月,十年如一日。不論嚴寒酷暑、風吹日曬,他們都穿梭在石門村的大街小巷,默默地堅守著崗位。

吳桂瓊
獲村民好評:“很勤快,人也很好”
早上七點多,晨光熹微,整個石門村剛從沉睡中醒來,路上行人、車輛漸多,桑兆國小心地開著車。
在垃圾槽前,桑兆國把垃圾車停好,妻子吳桂瓊爬到車上翻出鐵锨和二齒鉤等工具。桑兆國接過鐵锨,沒多說話,低頭干了起來,將垃圾鏟到垃圾車里。
吳桂瓊用二齒鉤把垃圾堆刨開之時,刺鼻的氣味頓時蔓延開來。但兩人對此似乎并沒有什么反應,面對記者的疑問,也只是笑笑說:“一開始就是這樣的,十年過去了,早就習慣了”。
就這樣,夫妻倆人偶爾默契地用兩只鐵锨合力抬垃圾,保持著這樣的速度。一會兒工夫,垃圾槽就清出一大片。

清理完垃圾槽后,桑兆國將清運車開到村民家,搬起村民家門前的垃圾桶,將桶內的垃圾倒進垃圾車。
桑兆國告訴記者:“我跟老伴一天工作的重點就是圍著村莊,將這些垃圾桶和垃圾槽內的垃圾裝車,運到村外專門的垃圾堆放地。”
記者的手機顯示此時氣溫為11℃,桑兆國與妻子吳桂瓊倆人衣著單薄,卻滿臉汗水。
“吃早飯了沒有,天氣太冷了,要注意休息。”一位婆婆走過來跟桑兆國夫妻倆打招呼。
這位婆婆姓唐,她告訴記者,每天出來買菜的時候,經常碰到桑兆國夫妻倆,“很勤勞,人也很好,有時候看到人家亂扔垃圾,都會走過去撿一下。”唐婆婆贊許地說。
家境貧困欠債十幾萬 撿廢棄品補貼家用
記者注意到,在垃圾車后面掛著三個袋子,分別裝著鞋子、衣服、塑料瓶。“這些賣掉后可以補貼點家用,衣服跟鞋子一斤一毛錢,塑料瓶一斤一塊錢,但是塑料瓶很輕,一大袋也只能賣幾塊錢,可是能賺一分算一分。”桑兆國一邊與記者聊天,一邊將垃圾里的舊衣服、塑料瓶撿起來,放到垃圾車后邊的袋子里。
桑兆國告訴記者,前幾年老母親得肺癌,治療費用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積蓄。之后兒子結婚的花銷也是向親戚朋友借的,零零總總欠下了十幾萬。
對于目前的工作,桑兆國也有自己的看法:“辛苦是辛苦一點,但畢竟也是勞有所值。 有時候受累受委屈的時候也不想再干了,可轉頭一想,我們把垃圾都清理干凈了,大家出門都開心,也就值了。”于是,就咬咬牙又堅持下去,干了一年又一年。
春節沒休假 新年愿望:“希望工資能張點”
今年春節,夫妻倆依舊無法回老家與孩子團聚。
“我們都習慣了不能回家過年,我們要是休息了村里的衛生怎么辦?”樸實的吳桂瓊告訴記者:“過年的時候垃圾會非常多,他們做這行累點也是沒辦法,如果街道到處都是垃圾,自己都不舒服。”
當記者跟桑兆國提及置辦年貨的問題時,妻子吳桂瓊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沒有那個時間呀,年前活兒一點也不得輕松的。”
談及新年的愿望,桑兆國放下掃帚,搓了搓手說:“來福清十多年了,一直都在石門村租住。居住的條件也比較差,房租一個月四百,加上水電費,一個月下來得五六百,費用有些高。“我跟老伴一個月工資2400元,希望今年能漲點工資。”
記者手記:同時也呼吁廣大市民,尊重環衛工們的勞動,不亂丟垃圾、不車窗拋物,讓春節期間仍堅守在崗位上的環衛工人們輕松一些,能夠早日回家與家人團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