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日來,福清街頭接連涌現一件件善舉。這背后,折射的是當地日益成熟的志愿服務機制和愈加濃厚的爭做好人的氛圍。
????抬車救人視頻刷屏

????“一二三,抬!一二三,抬!”6月25日下午,在福清市區街心公園附近路段,出現感人一幕:為救不慎被卷入公交車輪下的一位老人,近百名素不相識的市民一起伸出援手,試著抬起重達10多噸的公交車。
????“當時,老人右小腿被壓在車輪下無法動彈,痛苦地呻吟。有人喊了一句‘大家過來搭把手’,然后車上的乘客、路上的行人、公園里鍛煉的市民都奔了過來。雖然沒能把老人拉出來,但移出的間隙,明顯減輕了老人的痛苦。”一位目擊者說,大家一直拼盡全力堅持,直到消防官兵帶著液壓千斤頂抵達現場,將老人救出送往醫院。

????眾人齊心協力抬車救人的視頻,經網絡發布后引起強烈反響,被各大媒體的微博紛紛轉發,激發起福清人對家鄉的驕傲。
????“福清人,傳達愛的正能量”“好樣的福清人,大愛精神和見義勇為舉動深深感動每個人的心”“福清是個有愛的城市”……在福清廣播電視臺微信公眾號“壹福清”的評論區里,幾十條評論寫滿了讀者對抬車救人的感動。
????“市民自發抬車救人的舉動發生在福清,我們既感到欣慰,又不覺得意外。”福清市委文明辦副主任林肖說,近幾年,福清的文明風氣得到很大提升,形成濃厚的“爭做好人”氛圍,僅去年以來,就有6人分別獲得“中國好人”“福建好人”“基層最美人物”等榮譽稱號,數量在福州名列前茅。
????志愿服務機制成熟

????就在抬車救人事情發生的兩天后,一群志愿者義賣西瓜的舉動,讓人對福清成熟的志愿服務機制有了新認識。6月27日中午,炎炎烈日下,薛建波“日行一善”學雷鋒志愿者服務隊的成員們在龍田鎮廣場和福清市體育館,幫助三山鎮澤岐村的困難家庭小偉濤一家義賣西瓜。說是義賣,可現場更像是直接取貨。志愿者對照登記表,核實每位愛心人士的訂購量后,徑直將西瓜交給他們。

????“我們此前已通過微信把西瓜賣出去了!”活動發起人、曾被評為“中國好人”的薛建波說,小偉濤曾因車禍右腿截肢,是服務隊長期的幫扶對象。偉濤的父母為了生計,今年種了20多畝西瓜,但銷售困難,“志愿者聽說后,經討論,建了一個‘西瓜義賣群’,幾小時內就聚集100多位成員。其中,有人買了150公斤直接送到敬老院”。
????薛建波說,僅半天,愛心人士就認購2500多公斤西瓜。隨后三天,“愛心媽媽團”“愛在飛翔”“融愛團體”等多個愛心團體也伸出援手,合力賣出西瓜7750多公斤。
????從得知求助信息到準備義賣、召集志愿者、安排現場、善款處理,雖然只是一次普通的義賣活動,但短短半天就能完成,而且吸引多個愛心團體共同加入,體現出這些志愿服務團隊運行機制的成熟。
????據了解,福清目前已有各類志愿服務隊伍60多支,每年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數百次,活動內容從早期的打掃衛生、慰問敬老院等向助學、助殘、助困、心理咨詢、法律服務、關愛留守兒童等專業化延伸,并且形成薛建波“日行一善”志愿服務隊、福清義工協會、“新福清人”安居樂業志愿服務隊等志愿服務品牌。
????尊重好人,激發更多善舉

????“7歲那年,我父親因欠債遠離家鄉,從此音信全無。從13歲起,我就四處打工,用了20年,終于還清父親所欠的20多萬元債務。”近日,站在誠信典型講堂的發言席上,被譽為福清“信義哥”、曾當選2012年度“感動福建”十大人物的黃賀樂,向鏡洋鎮波蘭村100多位村民講述了他的誠信故事。
????“讓薛建波、黃賀樂等身邊的好人、道德模范講述自己的故事,是為了樹立好人榜樣,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作用,在全社會形成尊重好人、學習好人的濃厚氛圍。”林肖說,這些身邊好人的事跡聽起來十分親切,感染力特別強,“我們還把好人好事編成曲藝節目、文明小戲,用本地方言講出來,用戲曲唱詞唱出來,進企業、進社區、進校園,到鄉村巡回表演,特別受歡迎”。
????同時,福清還不斷發掘新的好人善舉。每月,各鄉鎮(街道)、部門都會積極報送本地、本部門的好人好事,向上參評各級好人和道德模范;鄉村自發舉行好鄰里、好妯娌、好婆媳等“身邊好人”的微評選,帶動提升鄉村的文明風氣。今年,還準備評選第一屆“福清市道德模范”,目前已在完善評選方案。“‘好人氛圍’越濃,越能帶動普通人的熱情,也能激發更多的善舉。”林肖說。
????在這種氛圍的影響下,力所能及做公益,已成為很多福清人生活的一部分。60歲的張碧玲是龍山街道融東社區的一位退休老人,她和社區里的十幾位退休老人組了一支團隊,每天帶著小鏟子,專門清除社區里的“牛皮癬”,通過志愿服務填滿退休后的生活。“我們還能和年輕人一樣當志愿者,為福清‘創城’出一份力,很高興、很愿意!”張碧玲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