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8月2日福清站訊(記者 王晶 孫偉強 王正夏 戴亞妹)24小時內,雙臺風接連登陸同一縣(市),創下有記錄以來的第一次。“納沙”和“海棠”雙臺風在24小時內連續登陸福清,給福清帶來了狂風暴雨。
從凌晨到夜晚,從防汛抗旱指揮部到轉移群眾現場,再到搶險救災一線,一個個身影行走在風雨中,溫暖著人心,給受災群眾送去戰勝困難的力量。
東張鎮:不畏艱難 沶山村書記背著群眾及時轉移
夏國珠背起行動不便的群眾
窗外飄來陣陣飯香,屋子里的老人坐成一排觀看電視節目,屋外的小孩正在游戲……這一場景出現在福清市東張鎮一避災安置點。提及鎮里對群眾的轉移安置工作,東張鎮沶山村村書記夏國珠感慨萬千。
隨著臺風“納沙”來襲的警報在東張的拉響,受臺風威脅人員的轉移工作也迫在眉睫。夏國珠第一時間想起了沶山村地質災害區內的夏先生一家。據介紹,49歲的夏先生與78歲的老母親住在沶山村內相對偏遠的地方,如果不能盡早轉移,一旦發生意外,村里很難及時救援。“夏先生2009年因為一場車禍導致行動不便,家里失去經濟收入。這戶人家是我們鄉鎮精準扶貧的對象,鎮里一旦有相關的補助政策,我們第一時間都會想到他。”夏國珠說。
7月28日下午,夏國珠來到夏先生家對母子二人進行轉移安置的思想工作。“49歲的夏先生因身體不便害怕旁人看待的眼光,所以一直不肯轉移出來。”夏國珠表示,他們對該住戶的轉移工作進行了不下五次,但結果都不盡人意。最后,他們請來村里的老干部對夏先生進行思想動員,并做好相關的動員舉措,這才讓夏先生同意轉移。
做好了夏先生的思想工作,另一個問題又出現了。連續的雨水使得通往夏先生家的道路泥濘不堪,轉移群眾的車輛只能停在100多米外的地方。為盡快轉移該母子,夏國珠二話不說,直接背起近140斤的夏先生,走在泥濘濕滑的土路上,艱難前行了100余米才將母子二人成功送上車。
“這些都是我們干部應該做的,也沒什么好采訪的。”當記者問及具體細節的時候,夏國珠表示,目前夏先生還住在沶山村避災安置點,后續,他將前往夏先生家里確認房子的積水情況,再決定何時將夏先生送回家中。
龍田鎮:殘疾老人住危房 村委緊急轉移并為其購買移動房
茶腰村村委看望老余
因臺風侵襲連降暴雨,龍田鎮茶腰村村委24小時巡邏不間斷,前日發現殘疾孤寡老人老余隔壁房子倒塌,村委擔心老余的房子也突發意外,立即將老余轉移到村中避災中心,并購買移動房保證日后正常生活。
茶腰村村書記余美惠告訴記者,老余今年80歲,無子女且重度殘疾,平時住在外甥的舊房子里,一直由他妹妹照顧衣食起居。“前天我們巡邏的時候發現,老余家隔壁房子倒塌,擔心會危及到老余,就立即將他轉移到村中避災點。”余美惠說,避災中心生活用品齊全,暫時先讓老人住在那里。
“老余的房子也年久未修,不太牢固,村委召開會議后決定給他購買一個樣板房,保證日后正常生活。”余美惠表示,移動房中的廁所等配套設施還在布置,等完成后再將老人送回新住所。
老余聽說村委幫他購買移動房后,滿臉笑意,村委幫老余購買移動房也得到村里群眾一致好評。
江鏡鎮:臺風夜村干部強行背走老夫婦 半小時后房子塌了
施乃泉房屋一側垮塌情況
“根本想不到住了大半輩子的老房子,說塌就塌。要不是村干部及時發現房子有裂縫后勸離我和老頭子,可能兩條老命就沒了,真要謝謝他們。”今日上午,記者來到福清市江鏡鎮玉侖村亭下自然村施乃泉兒子家中,施乃泉老伴百感交集,向記者講述了前晚的情況,并不斷表示非常感謝鎮、村干部。
據江鏡鎮玉桂工作片片長郭敏慧介紹,7月29日,江鏡鎮就已將危舊房屋、低洼地帶群眾進行轉移,而施乃泉夫婦房屋在老舊房屋中算得上牢固,因此兩位老人繼續住在里面。31日晚,江鏡鎮因臺風來襲突降暴雨,玉侖村村干部陳亮開始對村中土坯房進行核查,尤其是對有人居住的進行重點關注。
當晚11時30分左右,陳亮巡邏到施乃泉夫婦住處附近,對周邊老舊房屋進行一一檢查。當手電筒照到施乃泉夫婦房屋墻壁上時,突然發現墻體有開裂一點,陳亮趕緊敲門。“施乃泉今年80多歲,他老伴70多歲,是低保戶。當時施乃泉已經睡下,他老伴還在納涼,根本沒有發現房子出現裂縫。”陳亮回憶道。
看到這種情況,陳亮覺得要立刻轉移兩位老人,但施乃泉夫婦擔心家中物品無人看管,不愿離開。“當時沒覺得危險,墻體裂一點縫應該不會塌,我老伴又行動不便,我就拒絕了村干部。”施乃泉老伴有些不好意思地告訴記者。
雨越下越大,情況也不太樂觀,陳亮一邊繼續苦口婆心地勸老夫妻,一邊通知施乃泉的兒子。“兩位老人家怎么勸都不愿意離開,沒有辦法只能強行搬離,大家就一起把二位從房間中強行背出來,轉移到安全地點。”陳亮向記者描述了當晚的情形。
昨日凌晨0點30分,就在施乃泉夫婦被安全轉移后半小時,房屋就垮塌了。陳亮說:“老人放心不下家里,安置好他們后,我們幾個村干部就又返回查看,發現房屋一側已經塌了。”
昨日上午,江鏡鎮、村干部再次到施乃泉兒子家看望兩位老人,并送去面包、牛奶、花生油等生活必需品。江鏡鎮負責人表示,臺風過后將幫助老人修繕房屋,盡快恢復正常生活。
福清公安:雙臺風合體襲來 民警堅守防抗臺風第一線
民警抱小孩趟過積水路段
雙臺風在福清相繼登陸,給福清帶來了狂風暴雨,關鍵時刻,福清市公安局全體民警取消雙休投入抗臺,堅守在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第一線。
狂風暴雨中,有一些畫面尤為令人感到溫暖。在東門利橋路口,福清市公安局交警大隊玉屏中隊民警江航抱小孩趟過積水路段;同為交警大隊玉屏中隊的民警劉異帶病堅持上班;巡特警防恐大隊在陽下一居民區轉移受淹被困群眾30余名;街上隨處可見的是民警幫助市民轉移擱淺車輛、巡查清障、排除道路積水、恢復交通設施、轉移受損路燈、風雨中堅守一線深夜執勤……抗擊臺風中,這樣的事跡還有很多,有些被市民發現傳到網上為人所知,更多的則是默默奉獻,大多數的歲月靜好背后,總需要有人去負重前行。
據了解,除內部警衛守衛和值班備勤外,福清公安每天1500多名公安民警、武警官兵、輔警奮戰在一線。藍色的警服,閃爍的警燈,風雨之中哪里有險情,哪里就有警察藍,哪里就有福清公安。
音西街道:居民為抗臺一線社區干部送愛心早餐
李淑芳正要將熬好的生姜湯送給社區工作人員
音西街道街村兩級干部連續奮戰,以維護百姓的利益為己任,巡查危房、地質災害點等重點部位,排除潛在隱患,并落實專人值守制度,居民看在心上,為奮戰在一線的工作人員送上了熱騰騰的早餐。
昨日凌晨5點,暴雨導致福清市景觀大道積水達50公分,漬水沒及路人的膝蓋。為有效排水,福清市城管局執法隊員將該路段窨井蓋打開泄水。因考慮到過往路人的安全,音西街道福百社區工作人員自愿變身“人肉標示”,守在敞開的窨井旁邊,為過往車輛和行人當起“警示牌”。當天6名社區干部和街道包片干部、執法隊員連續四個多小時泡在水中,堅守在內澇最嚴重處直至積水退去。
居民李淑芳見此情景,趕忙回到家里熬制了可去濕氣的薏米麥芽粥送給他們當早餐,送完早餐,李淑芳又回家熬了一鍋熱氣騰騰的紅棗生姜湯為他們驅寒。“31日晚上11點半,我發現居委會的燈還亮著,以為還有誰在那邊,上去看了一下,原來是社區干部都還在值班,隔天凌晨3點多,他們又出門抗洪了,都來不及吃早餐。”李淑芳告訴記者,防汛抗臺期間,社區干部已經在一線上連續奮戰,她看在眼里,感動在心里,一直想為他們做點事情,而送早餐、紅棗生姜湯也只是自己一片小小的心意。
“雖然工作辛苦,但有了居民的諒解和支持,很值得。”福清市福百社區書記郭文豪表示。
上逕鎮:依姆連車帶人跌入水溝 鎮長群眾聯手緊急救援
村民幫忙打電話聯系家屬
昨天中午,福清市上逕鎮東林村一依姆因雨天路滑,連車帶人掉入路邊一條水溝內,上逕鎮鎮長翁昭康一行發現后隨即將其救出并將其送至醫院。
據介紹,昨天中午12時許,福清市上逕鎮鎮長翁昭康帶領上逕鎮水利站副站長周德雄和福清市城管局上逕中隊隊員張謀輝前往梧崗村視察,途經東林村村路時,發現道路前方有一村民開著電動車直接沖到了路邊的水溝里。
“不好,有人掉水溝里。”情況緊急,他們趕緊下車,因當天下過大雨且天氣較涼,掉入水溝的依姆由于受涼手腳僵硬,加上空間狹小,給救助工作帶來極大難度。上逕鎮鎮長翁昭康一邊組織過路群眾一起下水溝救助被困依姆,另一邊聯系上逕鎮衛生院醫生趕往現場。經過努力,終于將受困依姆從水溝內救出。
“我們剛好看到她沖了下去,整個人都翻了過來,手腳朝天,頭扎在下面,情況十分危急。”上逕鎮水利站副站長周德雄告訴記者。
依姆被救上來后,手腕處與腳上有明顯擦傷,上逕鎮鎮長翁昭康先是對著依姆喊話,發現其還有意識,便對該依姆做緊急救護,讓其保持清醒,等待衛生院醫生到來。周圍群眾認出依姆的身份,也幫忙聯系了家屬。
據了解,依姆今年62歲,福清市上逕鎮東林村人,事發當天她一人騎著電動車回家,由于雨天路滑,不慎連車帶人沖入路邊的水溝內。目前依姆已轉到福清市醫院,傷勢基本穩定。
記者在此提醒廣大市民,雨天路滑,行車時一定要注意安全。
玉屏街道:幸福社區攻堅克難 成功轉移75名受困群眾
社區干部利用沖鋒艇撤離千面山海洋城小區B座人員
“千面山海洋城小區內的積水已經快漫到胸口,疏散小區A、B座內25戶人家的工作刻不容緩。”福清市玉屏街道幸福社區黨支部書記王家興表示,昨日凌晨5時許,千面山海洋城小區內最深的積水已逾1米。
31日晚9時左右,連續不斷的雨水讓千面山海洋城小區內積水深度達40cm。接到這一消息,王家興與其他的11名街道干部立即趕往海洋城小區對群眾進行轉移安置工作的思想動員。“小區內最深的積水差不多到膝蓋這里,但是群眾的轉移意識并不高。”王家興告訴記者,由于群眾不愿意轉移,他便安排隨行的兩名干部留守小區,連夜觀察相關情況。
據介紹,一整晚的降水使得千面山海洋城小區積水嚴重,且小區的位置靠近山體,山體經過大雨沖刷存在滑坡的危險,轉移安置工作必須馬上進行。“由于小區內A、B座的所處的位置不同,所以針對兩棟樓制定的撤離方案也大不相同。”王家興表示,A座的位置靠近外面的圍墻,于是,他帶領工作人員翻上圍墻,利用一塊厚實的木板連接圍墻以及A座的窗戶,幫助A座的30余名群眾撤離。同時,B座人員的撤離工作也同步進行,黨員干部利用借來的沖鋒舟一趟趟來往,及時疏散B座的40余名群眾。
“在疏散過程中,也會碰到一些特殊的情況,比如行動不方便的老人和小孩。我們的黨員干部都是直接抱起小孩,背著老人快速撤離。”王家興告訴記者。
在玉屏街道包片領導及社區全體干部的通力配合下,千面山海洋城小區25戶75名群眾全部得到轉移。在步行街社區避災點內,轉移群眾可以睡上相對安心的一覺,吃上熱乎的早餐。
福清供電公司:水中作業搶修受損路線 7小時后恢復供電
陳強和張鑫水中搶修路線
伴著疾風驟雨,江鏡供電所配電搶修人員集結完畢。叮鈴鈴……線路故障報修電話開始接連響起,“江鏡鎮南城村10千伏吳塘線913線路南城分線4基電桿倒伏河面,因倒桿又造成南城村7號配變臺區變壓器臺架傾斜,南城村500多戶低壓用戶及1個重要用戶停電。”接聽到該消息后,搶修人員立即行動,不顧風雨火速前往故障點。
據福清市供電公司江鏡供電所負責人介紹,該故障發生在昨天下午,因倒桿處一邊是魚塘一邊是河道,道路狹小,土質松軟,搶修難度非常大。要將電桿重新立起,必須先把連接在四基電桿上的供電導線一段段解除。電桿倒伏河面,導線全部掉落河中,機械設備難起作用,將導線拉到岸上更是難上加難。
在所有人一籌莫展時,江鏡供電所搶修員陳強和張鑫站了出來,憑著豐富的搶修經驗,他們決定下河作業。兩人水性較好,在做好安全準備后,迅速脫去外衣,游到倒桿頂端,開始搶修工作。
最終經過近7個小時奮戰,4基倒伏在河面的電桿陸續豎起來,線路順利送電成功,當地受臺風影響停電的用戶全部恢復正常用電。
據了解,從30日至31日,9號臺風“納沙”和10號臺風“海棠”先后登陸福清,福清供電公司全體搶修人員已幾乎36小時未合眼。在故障發生后,集中火力,第一時間組織人員對設備開展隱患排查和故障搶修,守護光明,以最快速度恢復供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