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余載癡心不改 藏品再現(xiàn)燦爛文化
www.bjjht.com 2017-08-08 11:23:26? ?來源:福清新聞網 我來說兩句
省吃儉用 立志收藏 陳修俊是陽下街道作坊村人,1964年出生于貧苦農民的家庭,他有6個兄弟、3個姐姐,在兄弟中他排行第五,被稱為“老五”,一直沿用至今。 出生在饑荒年代,過著“有上頓、無下頓”等米下鍋的生活。“春來上山挖野菜充饑,夏至下河捕撈魚蝦填肚”,是陳修俊少兒時代的惟一記憶。“我沒有‘金色的童年’”。陳修俊說。 “即便生活極其艱辛,但我的精神生活卻很富有”。陳修俊告訴記者:“我的父親是一位文化人,他不僅會演出古裝戲,而且對收藏特別鐘情,尤其喜愛古色古香的古建筑、古家居文化。從我懂事起,父親便常常帶我到村里古厝講解古典建筑文化,灌輸收藏知識。受父親的影響,我從小就立下了‘收藏志向’。”陳修俊說,假如沒有父親的熏陶,就不可能有他后來的收藏人生。 1981年,17歲的陳修俊應征入伍,走進了軍旅。當兵第一年,每個月6元錢的軍旅津貼讓陳修俊倍感興奮,怎么花這人生第一份的“薪金”,陳修俊想到了“收藏”。那時,每逢節(jié)假日,陳修俊便向連隊請假,到駐軍所在地附近的連江鄉(xiāng)下,走村入戶去收購古錢幣,從那開始便一發(fā)不可收拾。 第一次收購古錢幣,便讓陳修俊大開眼界。陳修俊說,那時的百姓沒有收藏的概念,古錢幣僅僅只是充當少兒的“玩具”。鄉(xiāng)下百姓聽說一枚古錢幣可以賣一、兩分錢,都爭先恐后地拉著他,要他買下。“那時的6元錢可以買很多、很不錯的古錢幣呢!” 從1981年到現(xiàn)在他已收藏從一萬多年前的原始社會貝殼錢幣到當代的錢幣近5千種,幾乎窮盡了所能涉及的種類。 1986年,陳修俊結束了5年的軍旅生活,回到了故鄉(xiāng)。回鄉(xiāng)后,他仍癡迷于收藏古錢幣,經常與幾個兄弟走南闖北收購古錢幣。為了收藏,他們兄弟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省吃儉用過日子。 有一年冬天,陳修俊兄弟3人每人懷揣著十幾塊錢,到閩侯的白沙鄉(xiāng)下收購古錢幣。那時福清到白沙的車費來回要5元錢,他們舍不得車費,便從福清一路走到白沙。回程時,又一路走回。“我們從下午4點出發(fā),到凌晨才到達福州,實在太累了,便在路旁公交亭和衣而睡,天寒地凍,寒風蕭蕭,又饑又餓,那種滋味如今回想起來,依然覺得心酸!”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2017-07-21 ]福清民間收藏家傳承民俗文化 十幾萬件藏品令人驚嘆
- [ 2017-06-13 ]僑鄉(xiāng)福清民間收藏家捐古物構件助家鄉(xiāng)傳統(tǒng)文化傳承
- [ 2017-03-15 ]市民收藏連環(huán)畫 講述嘉靖年間福清人民抗倭事跡
- [ 2017-02-27 ]福清收藏家協(xié)會到福州開展交流活動 備受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