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余載癡心不改 藏品再現燦爛文化
www.bjjht.com 2017-08-08 11:23:26? ?來源:福清新聞網 我來說兩句
“文化拾荒” 歷經艱辛 從部隊回鄉后,陳修俊先后擔任過十幾年的作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主任。他在忙于村務的同時,依然不忘他的“收藏夢”。他常常在處理完公務或在閑暇之余,到處奔波收購。 陳修俊說,他的真正收藏生涯始于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那時,福清開始舊城改造,城區大面積的拆遷,先后拆掉100多萬平方米的舊厝,并打通了13條道路,從高巷頭開始,緊接著后埔街、十五落、樓錦霞……,他看到太多太多的民俗用品及構件被當作垃圾毀掉、清除掉,很多舊家具、舊物件被當“廢品”處理掉,而這些“廢品”在陳修俊眼里都是寶貝,他心疼極了! 一天,陳修俊拉著板車從高巷口經過,一位老大娘突然叫住了他,語重心長地說:“嚇俤啊!現在拆遷,這里有許多家具很快都將被清理掉,你趕快來買,要不將全毀掉了!哎!毀掉一件,少了一件;你能收下一件,便多保留一件的歷史價值!還愣著啥呢!”說罷,她硬是把自家的舊家具送給了陳修俊,叫他搬回去。 大娘的一席話提醒了陳修俊,從此開啟了他人生最輝煌的收藏之旅。 那時,白天陳修俊忙著走街串巷收購家具件,不論品相如何,只要有人愿意賣、愿意給,他二話不說統統拉回。晚上,當他靜下心來清洗整理時,才發現原來這些物件都精美絕倫。陳修俊說,中華燦爛的家具文化,歷朝歷代都是選用最好的紅木、油漆制作而成的,其木質、材料、工藝、構思、花樣、匠心,足見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而且就藝術而言,古代的手工藝術是現代機械雕工永遠無法企及的! 白天奔波勞作,每當夜晚,陳修俊都忘了一天的勞累,取而代之的是開心與激動,甚至于三更半夜一想起這些物件,他都會一骨碌地起來,秉燈欣賞! 一天,一部鉤機正在拆除高巷頭的一座老房子,此時鉤機正伸出巨大的臂膀拆除大門,陳修俊還來不及叫出一聲“等等”,大門亭上的一塊刻有精美圖案的石牌匾轟然倒塌,摔成碎段。此時此景,讓陳修俊睜大了眼睛在一旁嘆息。陳修俊說,今天我們所能看到的這些精美的物品,大多是他從“刑場”上“劫持”回來的,才讓這些物品得以“死里逃生”! 在那段難忘的歲月里,陳修俊說,他有過歡樂,也有過心酸。那時,幾乎在所有人的眼里,陳修俊充其量只不過是一個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拾荒者”,常常以另眼相待。陳修俊說,他曾經被人白眼過,冷漠過,譏笑過,辱罵過,甚至被驅逐過……有的人甚至寧愿當著他的面毀掉、扔掉,也不愿賣給他或讓他撿回!“但凡遇到這一切,你都得忍受,這是‘拾荒者’所必須具備的素質與修養。倘若你不能做到這一點,你的收藏將大打折扣!許多東西將會與你擦肩而過!” 有一次,陳修俊在某拆遷大戶家里看到了一對珠聯璧合的民俗用品,非常精美。但是,無論陳修俊出多少的錢,對方只愿意出讓一個。“只有珠聯璧合,才能讓后代子孫了解中華傳統燦爛的民俗文化歷史的全貌”。為了這,陳修俊在隨后漫長的歲月里,孜孜不倦地苦苦跟蹤著,其中有一件物品,他跟蹤了22年,前不久終于從他們子孫的手里買到了。陳修俊說,那時,他為了要收購某一件物品,走街串巷要走上幾十回,其心酸淚水至今回想起來還想哭。 那時,只要一聽說哪兒在拆房屋,陳修俊便不惜一切代價地風雨無阻地追蹤在哪兒。“清晨出走,中午連飯也顧不上吃”,即便空手而回也無怨無悔!他的執著、癡迷、入迷,讓許多同行者肅然起敬。陳修俊告訴記者,收一件東西真的是來之不易,因為就民俗物品而言,經歷了文革毀滅性的打擊之后,“剩余的確實不多!” 縱觀陳修俊的收藏生涯以及幾十萬件的收藏品,每一件都傾注了他對民俗文化的熱愛,傾注了他畢生的心血。“下一代能否繼承,就看對收藏品如何保存了!”陳修俊說。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2017-07-21 ]福清民間收藏家傳承民俗文化 十幾萬件藏品令人驚嘆
- [ 2017-06-13 ]僑鄉福清民間收藏家捐古物構件助家鄉傳統文化傳承
- [ 2017-03-15 ]市民收藏連環畫 講述嘉靖年間福清人民抗倭事跡
- [ 2017-02-27 ]福清收藏家協會到福州開展交流活動 備受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