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9月8日訊(記者 邱陵 通訊員 滕端欽)近年來,福清找準教育“短板”,精準發力破解發展難題,促進各類教育資源朝優質、均衡、特色的方向發展,讓每個孩子都享受到優質教育,實現“上好學”的愿望,在福清正逐步得到實現。
教育資源總量不斷擴大
福清的濱江、實驗、城關等一批名校名園,長期以來都是家長追捧的熱門學校。而這些熱門學校學位緊張,每年招生就成了社會關注的熱點。
隨著“二孩”政策放開、新型居住證實施,部分城區學校學位不足,優質普惠性的學前教育資源缺口明顯,以及外地務工人員進城人數逐年增加,隨遷人員的子女必須由流入地政府解決也擠占了一部分學位,義務教育“城區擠”現象比較突出。這些都給福清城鄉義務教育學校規劃布局和城鎮學位供給帶來新的挑戰,成為阻礙教育事業發展的一塊突出的短板。
為破解這些難題,福清創新學校建設模式——名校辦分校,啟動二中新校區、僑中第二校區、實驗小學第二校區、濱江小學第二校區、特殊教育學校新校區等16個學校建設項目,合理分布優質教育資源配置,緩解供需矛盾。同時,加大政府統籌調控力度,推進住宅小區配建一批學校辦學工作,確保解決周邊學生上學問題。福清還通過實施義務教育小片區管理、學校聯盟、強校弱校捆綁共建、校長教師交流互派等方式,拉近城鄉教育教學差距,實現教育均衡發展。
據統計,福清今年計劃投入3.09億元,新建、改擴建公辦中小學18所、幼兒園9個,新增學位3500個。福清還積極推動政府購買普惠性民辦園教育服務,鼓勵民間資本參與普惠性幼兒園建設,擴大學前教育普惠面,確保實現2020年普惠學額覆蓋率達到87%。
師資隊伍不斷優化
教師隊伍建設是教育工作的重點。但是,在福清特別是偏遠山區海島,中小幼教師數量不足,城鄉、學科之間教師數量不均衡,教師業務水平提升存在瓶頸等問題長期存在。
近年來,福清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補足教育短板的重中之重來抓,加大教師培訓,擴大名師、骨干教師隊伍,做好傳幫帶、教研交流、優質教學資源分享等工作,充分發揮名優骨干教師示范、引領、輻射作用,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專業教師隊伍。制定出臺了《福清市班主任等級考評獎勵實施辦法(試行)》,大幅提高班主任津貼,今年9月份起,福清對評為名優骨干教師提高每月最低200元、最高1000元獎勵性績效工資。 截止目前,福清現有市級以上名優骨干教師1433人,市級各學科名師工作室18個。
在“校校通寬帶”基礎上,全市所有班級已基本實現“班班通”多媒體,90%以上的教師已創建“教師網絡空間”,實現資源共建共享,既擴大了名優特教師的輻射、帶動范圍,又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城鄉師資配備不均衡、農村教學質量難以提高的問題。
產教融合引領中職教育
作為海峽西岸現代化港口工業城市,福清現已形成電子信息、化工新材料、玻璃、塑膠管材、紡織新纖、食品、電力能源、醫藥等八大重點產業。對此,福清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從政策、資金等方面,凝心聚力地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為重點產業不斷輸送人才。
據了解,福清將全市現有的8所中職學校,優化整合成3所中職學校,提升職業教育辦學規模,實施省級中職學校分級建設標準,確保全市中等職業學校全部建成省級達標中職學校。
圍繞產教融合發展,福清出臺措施,建立校企合作激勵機制,加快建立“引企入校、入企辦學”等校企一體化模式,扶持職業學校與企業開展“現代學徒制”和“企業新型學徒制”改革試點。積極推進“校中廠”“廠中校”建設,打造校企合作實訓平臺,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產學研結合研發中心,扶持基礎條件較好的福清市龍華職業中專學校建設專業實訓基地,爭創省級區域性公共實訓基地。完善中等職業學校績效考核分配機制,支持具有實踐經驗的企業家、專業技術人員和高技能人才兼職任教,提升中職教師隊伍整體素質。
普高教育升級提質
近年來,福清中高考成績不斷提高。今年,本一上線1204人,上線率為24.24%;本科上線3716人,上線率為74.83%;清華北大共錄取8人,錄取數位居全省第10位、福州市第三名;中考高分考生人數僅次于福州市區,位居七縣(市)第一。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于福清普高教育多樣化、高效發展。
據介紹,福清實施薄弱初中“壯腰”工程,加快薄弱校投入、設施建設、師資配備等政策傾斜力度,為高中教育提供優質生源。根據發展需求,調整優化普通高中布局,實施普通高中建設改造提升計劃,扶持薄弱高中達標建設,支持民辦學校創建達標高中,到2020年省一級達標高中比例保持在30%以上。
實施優質高中建設工程,指導福清一中、福清僑中、福清二中、福清三中等創建省級示范性高中,帶動提升高中整體辦學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