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理增加紅色標識和元素
東南網1月16日福清站報道 記者 王晶 通訊員 鐘芳娜
福清市漁溪鎮2017年以來通過開展“紅色陣地”筑堡壘、“紅色細胞”增活力、“紅色講壇”進村居、“紅色服務”爭先鋒等各項活動,全力推進“紅色領航工程”,不斷探索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的新路徑。

黨員志愿者積極參加植樹活動
“紅色陣地”筑堡壘 “紅色細胞”增活力
漁溪鎮通過升級“黨群服務中心”,按照“室內室外全覆蓋、四位一體一片紅”的工作思路,規范村(居)“一旗一徽一欄一墻”建設,合理增添紅色標識、紅色元素,使陣地更有黨“味”。構建“組織生活圈”,進一步完善“紅色陣地”功能,打造一廳(紅色展廳)、三站(紅色講堂、紅色驛站、紅色書屋)、四室(黨員活動室、黨代表接待室、黨群服務中心、黨建教育基地),并推進漁溪鎮黨校硬件標準化、軟件規范化、師資專業化。同時,研究制定了漁溪鎮黨校規范化建設的實施意見,確保實現辦學場所、教學設施、師資隊伍、制度機制、管理臺賬“五個有”。
扎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漁溪鎮嚴格規范“三會一課”,健全支部議事規則、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黨員教育培訓、黨內激勵關懷幫扶等基本制度,確保支部規范運行。并充實村級后備干部隊伍,提前謀劃2018年村級黨組織換屆工作,落實《漁溪鎮村級績效考評辦法》,加強村(居)黨組織書記履行黨建責任的考核,激發基層黨組織書記以上率下、擔當負責的“頭雁效應”,不斷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水平。
推進黨內民主,建立健全村委會定期向黨組織報告工作、村黨組織定期向黨員和村民代表通報工作、村“兩委”聯席會議等制度,構建“兩委”一致協調、決策規范的工作機制,加強村級班子合力。實行村級財務定期審計、村干部任期和離任審計制度,建立村干部“小微權力清單”,嚴肅整治村干部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

開展黨員志愿者服務活動
“紅色講壇”進村居 “紅色服務”爭先鋒
漁溪鎮依據不同身份、不同對象、不同內容,推行領導干部講政策、支部書記講變化、第一書記講實踐、先進模范講經驗、普通黨員講體會的“五講”模式,注重發揮黨員領導干部帶頭表率作用,直接到聯系點、聯系戶主動講解,推動全鎮各級黨員干部進機關、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醫院、進企業“當講師”。
針對漁溪發展實際和群眾訴求差異,漁溪鎮還推行“普通話+福清話”雙語講授模式,用好傳統媒體和新興媒介,反復講、隨時講,以黨員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以各級干部言傳身教的行動,讓群眾清楚“上級倡導什么、我們干什么、大家怎么干”,縮短干群距離,融洽黨群關系。
同時,漁溪鎮把量化考核作為黨員志愿服務的“指揮棒”,明確預備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每年參加不少于10次且累計時間超過60個小時的驛站服務標準;制作志愿服務積分卡,對黨員參與服務次數、時長實行量化積分;發放《群眾滿意度評議表》,做到“一周一匯總、一月一公示、一季一排名”,形成“好不好,群眾是主考;干沒干,群眾說了算”的導向。推行黨員志愿服務“星火燎原”計劃,發放志愿服務倡議書,引導廣大受助者積極成為志愿者;圍繞“步行查創城”、“清溝掃地擺整齊”、“巡更保平安”、“十九大精神進萬家”、“萬人巡河清障”等中心工作和任務,積極開展“助推式”服務,努力實現黨員志愿服務替政府分憂、為社會解難。此外,鼓勵黨員志愿者亮出“紅色身份”,以“紅色驛站”為平臺,面向社會征集“微心愿”,動員黨員志愿者認領兌現。

清潔家園黨員志愿者在行動

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