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賀努一行在嵐湖山茶業考察福清煎茶文化。當年,黃檗禪師隱元東渡將煎茶傳入日本,形成日本煎茶道。
為了探尋日本茶道與飲食文化起源歷史,日本知名專欄作家須賀努、《日本新華僑報》記者林道國及日中TV首席執行官劉杰等一行應福建福清黃檗文化促進會的邀請,4月17日至19日到訪福建開展考察活動。
須賀努是一位日本自由撰稿人。他30年前來到中國就讀,后又在華工作。5年前,他走訪考察了中蒙俄萬里茶道上20多個城市,在日本期刊《茶》上開設專欄。《日本新華僑報》是《人民日報》海外版在日本的發行合作伙伴,而日中TV與中國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專欄節目有著業務合作關系。
訪閩期間,日本媒體考察團一行赴福清黃檗文化促進會、福清黃檗山萬福寺考察黃檗文化的起源歷史。在福清黃檗文化促進會,會長林文清陪同考察團一行參觀黃檗文化走廊、原田文庫、黃檗文化展示館,并介紹了黃檗文化的發展歷史、現況及對日本的影響等。
福清的“真酥糕”、“火把”、“貢餅”等與日本沖繩的同類糕點,不僅食材形態相同,連發音也一致 。
福清是日本黃檗宗創宗祖師隱元大師的故鄉,日本黃檗文化的發祥地。據史料記載,隱元東渡,帶去了先進文化和科學技術,對日本江戶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他還將福建的孟宗竹、四季豆、豆腐、海鮮面、西瓜、“寒天粉”(類似果凍)、普茶料理等帶至日本,因而有了今天的長崎特產海鮮面和日本的普茶料理等,而四季豆則被稱作“隱元豆角”。
隱元禪師在日本重興禪宗,被尊為日本黃檗宗的始祖,也是日本煎茶道的始祖。他帶去明代時期福建福清地區的飲茶方法,由歷代日本僧侶、文人精心培育提升創建,最終在江戶末期形成了煎茶道的儀流。
日本媒體人考察團一行在林文清會長陪同下,考察福清飲食文化。
作為日本茶道主要的茶器具——茶碗,也與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訪閩期間,須賀努一行考察了福清東張古宋窯文化。歷史上,宋代福清東張窯燒制的黑瓷和青瓷曾經大量出口到日本等國,福清東張窯等福建窯口燒制的黑釉瓷在日本被稱為“天目茶碗”。
日本油炸食品“天婦羅”與福清類似食品“蟶烳炸”發音相近。圖為福清“蟶烳炸”。
在福清,須賀努發現日本人喜愛的油炸食品“天婦羅”與福清類似食品“蟶烳炸”發音相近,福清的“真酥糕”也與日本沖繩的一種糕點食材形態相同、發音也一致等。
“這么多的巧合絕非偶然,福清與日本兩地之間一定有著密切的聯系。”須賀努說。
須賀努考察得知福清與日本糕點二者有很多相同之處,興奮地與福清糕點店老板合影留念。
須賀努表示,回去之后將會把在福清的所見所聞告訴更多的日本人,希望有更多的人來福清領略這美麗的山水風光和獨特的歷史文化風情,也希望自己以后能有機會再來福清考察。
須賀努一行在閩期間,還走訪了元泰茶業、福清嵐湖山茶業等企業,進一步探尋兩國茶文化淵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