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簽約(東南網福清站記者 張雅楠 攝)
東南網11月15日福清站報道 記者 張雅楠
福清市醫院作為福清市目前唯一的大型綜合性三級醫院,其醫療技術水平某種程度上代表了福清市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水平。2018年10月22日下午,福清市醫院與彭志海教授團隊舉行簽約儀式。
彭志海,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肝、膽、胰、脾疾病,肝移植、胰腺移植及聯合臟器移植的診療。現任廈門大學醫學與生命科學學部副主任、廈門大學衛生系列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主任委員、廈門大學附屬翔安醫院普外科主任。
本次簽約合作,是福清市高端人才引進的重要項目,也是加快提高福清市醫療水平、實現與國內外先進醫療技術的良性互動甚至是接軌、使福清市醫療衛生事業再上臺階的重要契機。
在此背景下,日前本網記者采訪了彭志海教授,以下是訪談內容:
記者:彭教授,您好!感謝您百忙之中接受東南網福清頻道的采訪。我非常好奇,是什么契機讓您來到了福清,來到了福清市醫院開展肝膽胰外科診療呢?
彭志海教授:你好。目前福建(福清)是肝癌的高發區,我國比如江蘇的啟東、廣西的扶綏,還有福建等沿海省份是傳統的肝癌高發區。我主要從事肝膽胰外科,研究方向是肝移植,所以經福清市領導的積極相邀,我來到福清。希望能幫助提高福清市醫院肝膽胰外科整體水平,為學科發展做一點貢獻,也是為福清老百姓做點事。
還有一個原因是我到廈門大學來工作主要是開展器官移植。肝移植的主要適用癥有兩個,一個是終末期肝硬化,一個是肝癌。肝癌患者90%都是從肝硬化發展來的,因此福清病源多也是我來此的一個目的。
記者:目前您在福清市醫院都開展了哪些工作?
彭志海教授:現在我每周一都會在福清市醫院坐診,對收入病房的病人會專門制定治療方案,需要手術的進行手術。目前在這已經開展了11例手術,難度都非常大。比如其中一個是右肝巨大腫瘤,直徑近20cm,腫瘤浸及膽囊、門靜脈右前支,與周圍腸管、右腎粘連緊密,這個手術國內一般大夫是不敢做的。當時腫瘤完整切除,出血少,用時不到3小時就完成手術。患者在術后第3天順利轉出重癥病房,并拔除胃管尿管,能夠下床活動,恢復良好。
除了治療以外,我還給這里的年輕醫生多講講課,多帶一點。醫院的強大需要多個學科的支持,肝膽胰外科需要很好的消化內科、感染科、心內科、呼吸科、消化科、還有影像學科也要起來。還有兩個比較特殊的,一是內鏡,診斷膽管癌、胰腺癌,做膽道鏡是非常要緊的,所以我要幫他們把內鏡、纖維十二指腸鏡、纖維膽道鏡開展起來。二是介入學科,肝癌是一個系統的治療,有些人需要開刀,有些人沒有手術指征需要做介入治療,所以還要幫他們把介入學科建立起來。總的來講,從外科技術到總的學科建設,我都會積極出謀劃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