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豐村池塘(龍山街道 供圖)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福清市龍山街道祥豐村堅持以黨建為主線,以鄉村振興八項工作為載體,通過“串珠連線”,凝心聚財造環境,全面推動鄉村振興工作,切實增進人民群眾福祉。
同置業,壯村財,立足村情謀發展
唯有產業興旺,方能扎實鄉村振興之基。
為加快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進一步增加村級集體經營性收入,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往縱深推進,龍山街道祥豐村以“黨建引領、多維治理、振興祥豐”的工作思路,把第三產業發展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采取“馴雞孵蛋”的發展模式,以資源換物業,因地制宜打造“采摘園、燒烤園、垂釣區”三位一體的現代田園綜合體,大力發展生態休閑產業,打造祥豐特色“富裕村”。
?
祥豐村鄉賢志愿者帶頭進行環境清掃。(龍山街道 供圖)
鄉梓情深,鄉賢助力傳播正能量
鄉村振興需要凝結各方力量。祥豐村積極設立鄉賢促進會,搭建鄉賢與鄉村有機融合的平臺,凝聚鄉賢、村民等內生力量,著力解決鄉村治理難題。同時,鄉賢促進會作為提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和載體,在推動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社會治理等方面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祥豐村帶頭進行“清溝掃地擺整齊”,以點帶面,使得祥豐的村容村貌干凈整潔、煥然一新;以身作則,帶頭摒棄封建陋習,深入開展移風易俗行動,進一步遏制大操大辦、厚葬薄養、人情攀比、“蓋大房、修大墓”等陳規陋習,提高村民思想素質;參與社會治理和鄉風和解,營造農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先公園,后安放,建設帶有祥豐特色的生命公園
生命公園作為一種新型殯葬模式,不僅節約土地資源和喪葬費用,還能進一步倡導群眾樹立文明新風,促進移風易俗觀念深入人心。
祥豐村堅持“先公園、后安放”的原則,嚴格執行相關技術標準,充分利用林下空間進行布局,結合村情,對標作答,統一規劃建設。
目前先行植樹綠化并整理場地,接下來將按要求建設帶有祥豐地域特色的生命公園。
?
祥豐村池塘(龍山街道 供圖)
建設幸福院,提升老人幸福感和獲得感
養老事業關系發展大局、關系社會和諧、關系民生幸福。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當前養老事業短板日益突出,如何讓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是擺在全社會面前的一大課題。而農村養老是養老事業中最薄弱的環節,解決農村養老問題,必須抓好農村幸福院等養老設施建設。
對此,祥豐村積極推進幸福院建設,將原有的舊食堂、舊宗祠進行改造利用,完善配套設施,解決全村老年人的吃飯、洗衣和保健問題,進一步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開展湖庫水系連通,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
福清水系存在調蓄能力不足、大部分流域水質差、片區供水不均衡等問題。實行湖庫水系連通是福清縣域經濟發展的需要,是惠及民生的需要,更是涵養生態的需要。
祥豐村積極響應福清市湖庫水系連通建設工作,嚴格按照“活水能來、多水能排、雨水能導”的輸水標準進行高位蓄水池塘建設,開挖高位蓄水池塘面積約5畝,將山澗水引入高位蓄水池塘,在池塘一側留有防洪道及泄水閥,當農田灌溉需水時,可將池塘中的水放出用于周邊農田灌溉;當汛期來臨,可控制池塘蓄水量防止蓄水池塘水量過大。在留住自然水的同時在蓄水池塘中放入一定數量的家魚并投放水草,喂養家魚的同時讓水草在池塘底生長,營造良好的池塘生態,也為未來建設釣魚休閑區打下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