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工改造后的南潯村天王山池塘變得水清岸綠。(東南網記者 黎臻懋 供圖) “一村一池塘”為美麗鄉村建設增添好風光 開展湖庫水系連通,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東瀚鎮抓住湖庫水系連通工程建設的契機,在各村積極開展“一村一池塘”建設工作。計劃建設的11個池塘,分別為陳莊村、西安村,美麗鄉村建設村萬安村、北盛村、佳樂村和蓮峰村,美麗鄉村提升村東瀚村和赤表村,村財較好的南潯村,以及海亮村和文關村,已完成第一階段的建設任務,第二階段建設工作正在有序開展。 在“一村一池塘”建設工作中,為了實現高位蓄水、低位治污的功能,東瀚鎮依照各村人文地理特點,挖掘池塘、清理雜草、清淤固堤,并在池塘周邊建設休閑綠化景觀區。建設過程中還堅持少硬化、多用鄉土材料的原則。比如,砌坡固堤的花崗巖為舊房、雞鴨舍拆除后的廢棄材料再利用。 南潯村天王山池塘,已經二三十年未清理過,整改前到處雜草叢生、淤泥堆積,像是村中的一塊存在多年的“牛皮癬”。改造后,池塘周邊和池水均干凈整潔起來,與一旁的山林休閑公園相融合,成為村民遛走的好去處。萬安村下街大河池塘,施工前污水橫流、土壤荒廢,改造后的大河池塘,水域環境改善,周圍增加了休閑綠化生態景觀區,一改往日“臟亂差”現象。 “每個村可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建設池塘。低位治污池塘利用池塘接納經污水處理設施處理后的農村生活污水的尾水,凈化水體,改善水生態;高位蓄水池塘在村內地勢較高之處,引澗渠水、河水、導雨水,積蓄水源。”東瀚鎮水利部門工作人員王長鶯表示。 一村一池塘不僅滿足了村民生產生活所需,還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景觀元素。每個村都將圍繞池塘周邊進行綠化提升,保留鄉村特色,讓水鄉風貌成為村里別致的風景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