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桃在給患者問診。(漁溪鎮中心衛生院 供圖)
東南網12月18日福清站報道 記者 袁琳敬
中醫是一門深奧而又復雜的科學,講究“慢工出細活”,有的人可能出于愛好或者養生等去學習中醫,卻往往很難堅持下來。福清市漁溪鎮中心衛生院中醫科主任王金桃卻對中醫情有獨鐘,孜孜不倦。
多年來,王金桃始終致力于中醫典籍結合臨床實踐,擅長各類呼吸道疾病、慢性胃炎、腎炎、尿毒癥等和婦科疾病的治療。在傳承中醫的道路上,充分發揮所學,以自己精湛的醫術和低調謙和的人格魅力贏得了患者、同事和領導的交口稱贊。
以匠心守初心 用恒心救治病人
在治療方面,她有自己的一套理念。
“大多數疾病是采用中醫療法,但是對于一些疑難雜癥,比如尿毒癥這類,就需要中西結合,以中醫的中藥調養加上西藥的透析治療等。”王金桃說。
尿毒癥是慢性腎衰的終末期,是指各種腎臟病導致腎臟功能漸進性不可逆性減退,直至功能喪失所出現的一系列癥狀和代謝紊亂所組成的臨床綜合征。當患者進入尿毒癥期時,其腎臟損壞率應超過90%以上,而且70%的尿毒癥病人接受常規透析治療也僅能維持5-10年的生命。
經王金桃治療過的一位尿毒癥患者,居然生活了長達18年之久,可以說是一個奇跡。該患者大約在2000年左右患病,2001年到漁溪鎮中心衛生院找王金桃嘗試中醫療法,同時進行尿透析治療。直至記者采訪的前一日,該患者還在定時復診和抓藥。
“主要是靠著中醫的‘扶正’、‘培元’,通過對患者陰陽氣血的扶助補益與調節改善‘虛癥’狀態,調和陰陽偏盛偏衰,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加強抵御和祛除病邪的能力,提高機體的抗病機能。”王金桃解釋說。
還有一位患有“系統性紅斑狼瘡”(一種多臟器的自身免疫性炎癥性結締組織病,嚴重者易引起狼瘡腎炎等,導致機體的多系統損害)的患者,40多歲就開始發病,一邊在其他醫院進行治療,一邊堅持在王金桃醫生處抓取中藥進行調理,到現在已有80多歲高齡,病情控制良好。由此可見,中藥對部分慢性病的冶療,在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病人壽命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
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很多。
工作中的王金桃醫生(漁溪鎮中心衛生院 供圖)
中醫重在調養 治病并非一蹴而就
多數人認為中醫治療都需要漫長的過程,這其實是一個誤區。對比西醫的“對癥治療”,中醫講究“先調體質再治療”。就比如一些容易“宮寒”的女性患者,通常嗜食生冷寒性食物及冷飲,情志郁積,失眠等,導致體內氣血寒凝瘀積,而引起婦科的月經不調,痛經等病癥。要先溫經祛寒祛濕后,再溫補氣血,調養調治,最終達到治愈目的。
“中醫里有句話叫‘閉門留寇’,就是說在有病邪在內的時候,若先進行補虛,虛雖補了,卻等于是關了門,將病邪留在體內就很難驅逐.因此邪盛體虛時治療首當祛邪,不可貿然進補;若必須進補,也應攻補同用,以防閉門留寇,外邪反不易驅出。”王金桃補充道,“只有把原來淤積的水份或者不好的東西清空,再開始進補,這樣才能達到治療的效果。”
前段時間,一位患有“肺大泡”(由于各種原因導致肺泡腔內壓力升高,肺泡壁破裂,互相融合,在肺組織形成的含氣囊腔)的患者,在其他醫院治療后效果甚微,特意找到王金桃醫生,希望轉做中藥治療。通過幾周的補脾、化痰等中藥治療,期間還帶著藥到省外游玩,直至前幾天復診時病情依然控制良好。
中醫的生命力,來自于其功效,是以人為本的“三分治七分養”。
作為中醫人,王金桃有一顆繼承中醫、發展中醫的虔誠之心,在先人的理論基礎上結合臨床實踐,讓患者更加堅定對中醫的信任和認同;作為醫生,王金桃有一顆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的精誠之心,在多年的行醫生涯中,她用精湛的醫術讓無數患者走出病痛的黑暗,收獲健康的光芒,看到生活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