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鋒整理錄入患者情況。(福清市第三醫院 供圖)
東南網12月26日福清站報道 記者 袁琳敬
林文鋒,副主任醫師,現任福清市第三醫院副院長、內科主任兼醫務科科長,系福建省老年保健醫學研究會理事、福州市醫學會肝病分會委員。畢業于福建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本科,先后在福建協和醫院、福清市醫院進修,擅長內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特別是糖尿病、高血壓病、冠心病、慢性心衰、COPD、肝炎性疾病、腦血管意外等疾病的診斷治療。
從事內科醫療工作20余年,林文鋒牢記大醫精誠古訓,秉承杏林仁心情懷,用醫術與醫德挽救了一條條生命,創造了一個個奇跡。
對于他的采訪邀約可謂是困難重重,之前已被他一推再推,“我做的都是些份內的日常診療工作,沒必要大肆宣傳,要不我給你找一個(醫生)你去采訪他吧……”直到見到記者的時候,林文鋒還在做最后的“掙扎”,邊拒絕邊翻找著手機通訊錄。
細微顯真情 平凡塑仁心
美國醫生特魯多的墓碑上有一句名言:有時是治愈,常常是安慰,總是去幫助。對此,林文鋒十分認同,“醫學的最大價值不是治愈疾病,而是安慰和幫助病人。”
在他看來,醫學不是技術的產物,而是情感的產物,行醫也不是一種交易,而是一種使命。從醫以來,他除了日常診療工作,還會分出一部分時間出來學習其他跨學科專業知識。
“術業有專攻,有些患者所患病癥可能不在我的學科治療范圍內,因此我只有了解全科知識,才能適當的給予患者合理建議,才不會耽誤患者的病情。”林文鋒說。
作為福清市第三醫院的副院長兼醫務科科長,同時又是內科主任,除了坐診外,他平時最喜歡的還是呆在病區病房“守”著病人們。除了每天早上的固定查房外,下午還要針對病區的重癥患者(高齡或病情、生命體征不穩定的)增設一次查房,方便跟進他們的治療情況。就如林文鋒所說的那樣:“治愈病人的成就感大于一切。”
目前福清市第三醫院內科病房住院患者多為老年人,基本都是一些慢性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腦血管病、慢性支氣管炎、肺心病等,年齡普遍在70至90歲上下。老年患者的身體機能發生退化,免疫能力和自我修復能力也較弱,這無疑給林文鋒和所有的內科醫務人員帶來了很大壓力。
但是從步入神圣醫學學府的那一天起,林文鋒就深知作為一名醫務人員需要承擔的責任和背負的使命。他每天在病房面對患者的痛苦面孔,聽到的是呻吟,見到的是焦躁,感到的是悲痛,他沒有因職業的特殊性而淡漠了同情心,力求自己可以救治更多患者,不惜以醫院為家,積極進取,廢寢忘食地學習進修醫療知識,參與各類搶救,不斷提升自己。
林文鋒查看患者恢復情況。(福清市第三醫院 供圖)
不忘初心 以治病救人為己任
林文鋒思路開闊、自學能力強、踏實肯干,同時謙卑樂觀的性格也使得他在患者、同事之中有很好的口碑,深得大家信賴。因能力突出,在任職福清市第三醫院內科主任的同時,又于2006年兼任該院醫務科科長一職,正式參與協助醫院的規范化管理工作。即使如此,他也從未放棄臨床工作,依舊堅持門診坐診及病房值班工作,積極鉆研醫療技術,始終不忘醫生治病救人本職使命。
曾有一例慢性心臟病患者,送到福清市第三醫院時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心力衰竭癥狀(由于心臟的收縮功能和舒張功能發生障礙,不能將靜脈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臟,導致靜脈系統血液淤積,動脈系統血液灌注不足,嚴重的會造成患者猝死),經檢查各項指數均遠遠低于正常標準,后經林文鋒及科室醫務人員全力搶救,最終將患者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各項指標也慢慢趨于平穩。
在人口老齡化嚴重的現代社會,出現這些情況的病患絕非個例。每一次的化險為夷,除了考驗林文鋒的專業能力外,還讓他深切體會到治病救人所帶來的成就感,勝過以往獲得的任何榮譽和表彰。
和所有醫生一樣,林文鋒既沒有白天與黑夜之分,也沒有雙休與節日的概念,犧牲大量的個人時間,廢寢忘食地為患者服務。他始終覺得,對比那些為醫療事業奉獻終生的前輩們,自己這點付出還遠遠不夠,“不值得一提”。
2017年,林文鋒升任福清市第三醫院副院長,負責全院醫療管理工作。談及未來規劃,林文鋒表示以打造二級甲等醫院為目標,通過擴建病區,增設床位數,引進相關醫療設備,包括腔鏡、椎間孔鏡、MR(磁共振檢查)等,將福清市第三醫院建設成為一家“大專科、小綜合”的綜合性醫院。在推出骨科、康復科特色診療服務的同時,與福州市第二醫院副院長、大骨科行政主任張怡元教授合作創建“名醫工作室”,每周固定坐診時間,為本地患者免去了舟車勞頓的辛苦。
即使工作占用了林文鋒幾乎全部的時間,他依然樂此不疲,因為“看到病人經過治療得到康復的那種滿足感,勝于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