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旁的綠化帶(東南網記者 黎臻懋 供圖)
東南網1月7日福清站報道 記者 陳鳳鳴 黎臻懋 通訊員 倪秉良
一排排整齊有序的別墅式房屋坐落在山腳下,遠處崇山峻嶺,給人煥然一新、眼前一亮的感覺。這就是201省道旁,依山傍水濱海村—城頭鎮港西村。
城頭鎮港西村自2018年入選全省美麗鄉村建設“千村整治”村莊名單以來,邁著鄉村振興的步伐,積極開展環境整治、污水零排河、一村一池塘、道路綠化改造、生命公園等項目建設,助力美麗鄉村建設并初見成效。
生態之風拂人面 帶來鄉村新顏 打造美麗港西
港西村作為2018年城頭鎮“美麗鄉村”創建村之一,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村兩委的積極行動下,這個占地100畝的新村,逐漸展露出嶄新的面貌。
整治環境,完善基礎設施。港西村一方面大力開展污水零排河工作,截污納管,推進“一村一池塘”建設;另一方面在村里的小道上加裝62盞路燈,并實施自來水戶戶通工程,將以往生銹的水管全部換掉,接管入戶。
“現在管道鋪設還在進行中,剩二三十戶還在接管入戶,預計今年1月10日左右將全部鋪設完畢。”港西村村書記張雄旺介紹道。
以往垃圾堆砌、雜草叢生的廢棄空置地,如今也改頭換面,實現華麗變身,成為“微田園”。
“將村里閑置的、廢棄的空地整頓起來供村民種菜。”張雄旺帶記者參觀美麗鄉村建設的成果時表示,“微田園”的規劃建設,為改善村容村貌再添華麗一筆。不僅如此,道路兩旁也鋪設了綠化帶,種植花草,美化環境。
此外,港西村在鄉村振興道路上還大力推進生命公園建設,積極實施旱廁改造,以環保理念帶動美麗鄉村建設,在提升鄉村環境的同時,還推動了鄉風文明建設進程。
下一步,港西村還將對家家戶戶門前的小道鋪設水泥硬化道路。
正在建設中的生命公園(城頭鎮港西村 供圖)
移風易俗潤人心 少了“窮講究” 多了“節儉風”
“現在我們村里辦紅白事都一切從簡,一改往日大操大辦之風,既減輕了村民的經濟負擔,也樹立了勤儉節約的好風氣。”談起現在港西村習俗的變化,張雄旺面帶笑容地說,這些都是城頭鎮鎮村兩級倡導移風易俗帶來的新變化。
張雄旺介紹,由于港西村特殊的地理位置,受周邊地區風俗文化的影響,常年來辦紅白事都大設酒宴,設宴4餐,每餐都是三四十道菜,而且菜色豐富。至于辦喪事,都要請上六七支,甚至十支樂隊。料理喪事所需的毛巾、香煙、花圈、樂隊、抬棺隊伍等費用起碼要花上幾十萬元。
“很多人愛攀比、講排場,這樣一來,條件不好的村民經濟負擔就很大。但現在這些陋習都已經得到改善了。”張雄旺稱。
近年來,城頭鎮著力解決群眾“硬撐面子”的問題,引導群眾移風易俗,摒棄陋習,養成文明節儉、健康向上的消費觀。港西村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典范,在移風易俗工作上自然也要起帶頭作用。現在辦喜事都只擺一兩場酒宴,每場酒宴都只有十幾道菜,辦喪事也只請三支樂隊,取消喪禮上分發的一些東西,這些風氣都在逐漸往好的方向轉變中。
張雄旺表示,接下來,還將繼續大力宣傳移風易俗,加大引導力度,深入開展移風易俗活動,積極倡導健康勤儉的生活方式,讓更多的村民摒棄陋習,支持移風易俗工作,樹立文明新風。
鋪設的水泥硬化道路(東南網記者 黎臻懋 供圖)
改造后的“微田園”(東南網記者 黎臻懋 供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