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星主任了解住院患者治療情況(東南網記者 袁琳敬 攝)
低調做事高調“宣傳”,只為把疑難雜癥和療法“秀”給業內參考
2018年,76歲的林大爺到福清市醫院就診,林星建議他入院治療,得知他沒帶錢、無法繳納入院費,二話不說拿出500元錢借給了老人。林大爺一家很是感動,林星卻表示,這是他的職責所在,同時也感謝患者及家屬對他們工作的認可。
“這樣的事情很多,他自己生活簡樸,卻常為貧困病人代交醫藥費或借款給急需的病人。”林星的同事說,一位六十多歲的老人,患系統性紅斑狼瘡及皮肌炎(重疊結締組織病)并發雙側股骨頭壞死,長期臥床不起,幾年來林星利用休息時間,送醫送藥到患者家中,從不收取分文錢財;捐助一千多元給二位系統性紅斑狼瘡病人;捐助一千多元給二位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濕關節炎及顯微鏡下多血管炎病人作為醫療費……
“家人一開始不理解,現在也都默默支持我(這樣做)。只要是和治病救人有關的,都是醫生的本職工作。”林星笑著說。
多年前,一位60歲的女性患者到福清市醫院就診,其右肩、右腕關節、左鎖骨、雙膝關節腫痛已3月有余。經檢查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炎、雙膝骨關節炎,對癥治療后癥狀有所改善,但仍反復發作。4年后該患者子女出現類似病癥,后診斷為強直性脊柱炎。林星翻閱患者病例時懷疑其有家族病史,仔細對比二人診斷情況和進行HLA-B27(人類白細胞抗原)檢查后,確定該女性患者所患病癥同為強直性脊柱炎,遂調整治療方案,患者病情好轉。
“強直性脊柱炎發病者以青少年居多,一般超過50歲為晚發。而晚發型的脊柱炎因缺乏中軸癥狀,常被誤診為其他老人骨病,因此,遇到有外周關節癥狀表象的老年人,一定要進行骶骼關節、腰椎及HLA-B27檢查、防止誤診。”林星說。
還有一位43歲的腕管綜合征患者也讓他印象比較深刻。該患者是一名漁民,反復關節腫痛長達4年之久。三年前初次檢查時呈雙膝關節腫脹,雙側手指關節、踝關節、足背可見多發通風結石,醫生診斷為痛風并對癥治療、癥狀有所緩解。隨后的3年多時間里,該患者痛風反復發作,間接出現左側拇指、中指等麻木疼痛、抓握困難。到福清市醫院就診并進行了全面檢查后,最終診斷為左側腕管綜合征。雖經過治療稍有緩解,但由于患者在患病早期未及時進行手術治療,已錯過最佳治療期,因此不可避免的反復發作,想要完全治愈還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腕管綜合征病因眾多,痛風反復發作是其中之一。痛風可導致尿酸鹽沉積于腕管內韌帶、滑膜、肌腱上,造成腕內容積物增多,壓迫正中神經,從而引發該病癥。因此,對于痛風導致的腕管綜合征應進行早期手術治療、清除腕內痛風結節。”林星十分專業地說道。
這兩個較為特殊的病例均被林星整理撰寫后發表在《健康報》上,供業內同行參考和學習,以便更多患有此類疾病的患者能夠及時得到診斷和治療。諸如此類的科普類文章他還發表過很多,也因此成為醫院乃至整個行業內的“名人”。
“林星主任是我們公認的‘寶藏男孩’,你想問什么盡管問,他會把他知道的統統告訴你,和他聊天你會覺得非常自在并且收獲滿滿。”林主任的一位同事告訴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