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新聞網-福清僑鄉報4月17日訊(記者:滕端欽)“不用交一分錢,每個月都有養老金領,還有高齡老人補貼。明年我90歲,每月的高齡老人補貼就是200元啦!人老了,生病是最讓人揪心的事,現在有了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不僅住院費能報銷了,藥價也降低了,自然生活也就更加幸福美好了!”4月8日,聊起這些年福清市實施的各項社保政策,東張鎮的許天順老人高興得合不攏嘴,“感謝黨的好政策,讓我們的晚年生活得到了保障!”
養老金、高齡老人補貼制度、醫療保險只是福清市惠民保障體系中的小項。社會保障涉及千千萬萬社會成員的生、老、病、死等。如今,與福清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覆蓋城鄉、制度完善、保障有力、服務優質的社會保障體系已經形成,制度覆蓋范圍不斷擴大,社會保障能力明顯增強。“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已從夢想照進了現實。
近年來,福清市把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作為加強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社會保障制度向著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方向進一步完善。如今,覆蓋城鄉居民的社保體系全面建成,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制度進一步完善,農民工養老保險參保率逐年提高,全面實施了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同時,實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醫保基金使用等重大改革事項,實現了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基本實現城鎮醫療、工傷保險市級統籌,制訂出臺了創業扶持制度和職工生育保險規定。福清市還在全省范圍內率先實現了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養老保險一體化,提高了保障水平和統籌層次,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從每月55元提高到每月160元,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府補助標準提高到400元,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金從每人每月70元提高到350元。這些政策的實施,讓百姓生活更有保障。據統計,截至2018年底,全市城鄉居民參保人數達66.78萬人,參保率為99.73%;企業職工參加養老保險的有5188家136397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員129163人(其中在職106000人、退休23163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達1187199人。目前,福清市城鄉低保標準、農村五保供養標準均高于周邊各縣(市)。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社會保障的需求不斷增加,這就要求不斷創新思路,完善各個不同制度之間的整合和銜接,提高保障水平和統籌層次——
經過多年探索,福清市建立起包括城鄉居民低保、城鄉醫療救助、農村五保供養在內的一整套社會救助制度,福清市也從臨時性、單一性的社會救濟向制度化、綜合性社會救助轉變。如今,集城鄉低保、農村五保供養、醫療救助等為主要內容,以臨時救助、慈善捐助和社會互助為補充,與住房、教育等專項救助制度相銜接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已基本建立,社會救助體系從社會福利制度向適度普惠型邁進,實現應保盡保。同時,醫保關系接續、異地就醫和費用結算服務等政策銜接工作也正在有序進行,讓百姓就醫更加便利。
福清市還出臺了醫保支付改革方案,在全髖關節置換術、闌尾炎切除、白內障手術等10個病種實行按病種付費的基礎上,將單病種付費結算范圍擴大至20種,新農合大病保障病種擴大至22種,實行“定點救治、定(限)額補償”。其中,尿毒癥、重性精神病、血友病等3個病種實行門診優惠救治,患者在試點醫院按規定進行治療實行全免優惠政策,所需資金由基本醫療保險基金與救治醫院共同分擔。
近年來,福清市還積極開展養老補短板工作。在城區,創新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模式,配備助老管家,開展社區居家養老政府購買服務試點工作,并大力推行將養老機構和醫院的功能相結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復關懷融為一體的“醫養結合”新型模式。在農村,福清市積極探索新型社會養老服務模式。截至目前,已建成25家試點農村幸福院。今年,福清市計劃分兩期完成282家農村幸福院的建設任務,農村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將達70%。這樣,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養老服務網絡基本形成。
一份好保障,關系到每個家庭的幸福指數。70年來,隨著福清市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社保制度覆蓋了城鄉,社保待遇水平和城鄉社會救助水平大幅提升,民生保障越來越堅實有力,為老百姓織就了一張“安全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