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清市醫院首例新生兒PICC置管(福清市醫院 供圖) 精湛技術 書寫生命奇跡 醫學上定義未滿三十七周就出生的新生兒為早產兒。隨著現代人晚婚,高齡產子及人工受孕的比例升高,每年早產兒出生的比例也居高不下。一般來說,出生時體重低于2500g以下的統稱低重兒,這之中又有一類超低重兒,出生時體重還不足1500g,存活率極低。 近日,福清市醫院新生兒科就成功救治了一例出生時體重僅1400g的超低重兒。 這名超低重兒出生時各組織器官均未發育成熟,胃腸功能不完善,極易出現各種并發癥,新生兒科重癥監護室第一時間給予救治。治療過程中需持續24小時輸注長期的靜脈營養和藥物,但由于小寶寶血管細如發絲,管壁極薄,高濃度的營養液滲透壓性強,對患兒血管刺激性大,易造成靜脈損傷。且外周靜脈已經無法滿足輸液需求,當務之急需建立中心靜脈血管通路。 時間緊迫,新生兒科醫務人員在爭取得家長同意后,決定為患兒進行PICC置管并迅速制定方案。這也是福清市醫院開展的首例新生兒PICC置管術。最終,經過40多分鐘的操作,新生兒科護理團隊靜脈穿刺送管成功、置管順利完成,導管尖端經床旁X線攝片顯影位置成功,為寶寶打開了輸注營養液,維系生命的重要通道。 新生兒PICC置管操作復雜,技術難度大,此次完成置管,是福清市醫院超低體重早產兒PICC置管的一大突破,大大提高了低出生體重兒的存活率,為救治危重新生兒開辟了持續、有效地靜脈通道,標志著該院新生兒護理技術水平邁上新的臺階。 “新生兒PICC置管術的開展可為早產兒特別是極低、超極低體重兒提供中、長期的靜脈治療通道,減少藥物滲漏所致的皮膚感染及壞死,勻速輸入的靜脈高營養液使患兒體重增長理想,同時為患兒減輕了反復靜脈穿刺時帶來的痛苦和傷害,縮短了住院時間,為家屬減少了費用,有效提高了早產兒成活的數量和質量。”福清市醫院新生兒科主任郭廷耀告訴記者。 在經歷了呼吸窘迫綜合征、喂養困難、敗血癥、感染性休克、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消化道大出血等一系列艱難險阻和治療后,該患兒目前已順利康復出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