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上“云”翅膀“飛”向全中國鄉村智慧物流系統打造一都枇杷銷售新模式
www.bjjht.com 2020-07-17 08:24:55? ?來源:福清新聞網 我來說兩句
福清新聞網7月16日訊(記者:高晶晶 通訊員 施點睛)今年受疫情影響,來一都鎮訂購枇杷的經銷商少了,但是果農們的訂單卻有增無減。這得益于該鎮來了一名“物流哥”,他搭建的鄉村智慧物流系統,讓一都枇杷借力互聯網,插上“云”翅膀銷往全國各地,助力當地果農脫貧致富。 這位“物流哥”是果之道物流鏈總經理、福建省新階聯會員陳海濱。為了讓智慧物流項目落地一都,陳海濱在一都一住就是近9個月,從一個陌生的外來人員,變成了與每一位果農都能親切打招呼的“老陳”。9個月后,他成功地將鄉村智慧物流引入一都鎮,既解決了枇杷銷路問題,還打開了新的銷售模式,加快了當地枇杷產業的升級。 陳海濱所搭建的鄉村智慧物流系統由線上與線下組成。線上,年輕人(子女或親戚)在朋友圈或電商平臺售賣農產品,通過智能手機或電腦在果之道物流系統填寫寄件信息,將需要裝箱的數量和取票碼傳給線下的果園產地;線下,在產地負責采摘的父母或親戚把要寄送的枇杷運到村里的攬收點,通過掃描身份證一鍵打印物流單,再貼到包裝箱上交給攬收員,完成寄件操作。 為了方便果農寄件,陳海濱把攬收服務延伸到果農的家門口,在善山村、普禮村、王坑村、東山村設立4個村級攬收點,果農每天下午5點前將枇杷裝箱送到攬收點即可。果之道鄉村智慧物流系統從產地端、干線運輸、城市配送3個方面進行優化升級,使小到10歲的小孩、大到80歲的老人都能輕松寄件,實現家庭電商無門檻,一都枇杷銷售從傳統的1.0版本直接提升至3.0版。 陳海濱還搭建了大數據系統,實時掌握線上銷售情況:一都枇杷自3月19日開始攬收到5月19日結束,歷時2個月,共配送枇杷100多萬斤,其中67.3%送往省外;消費者的男女比例為51.8:48.2,年齡集中在26-35歲之間;最愛吃一都枇杷的城市依次是:福州、上海、深圳、北京、廈門;遙遠的新疆、西藏、內蒙古、黑龍江的消費者也嘗到了鮮美的一都枇杷,因疫情而封城的武漢也不例外……通過物流大數據的分析,描繪出了一幅清晰的一都枇杷消費者畫像。 “為果農服務,不做中間‘割草機’,使農民利益最大化,這是我們打造智慧物流的初衷。”陳海濱表示,身為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應當充分發揮自身“新”優勢,為鄉村振興、農民脫貧致富貢獻力量。引入鄉村智慧物流系統,利用一都特色產品枇杷的優勢,把資源變成資本,把產品變成商品,催生了一批家庭電商,增加了果農收入。 東山村種植戶蘇何偉說,此前,他們家枇杷大部分是以被收購的模式銷售,每斤均價5元左右。他算了一筆賬,如今一箱5斤重的枇杷銷往廈門售價為78元,扣除運費及包裝成本后,每斤均價為12元左右,每畝就可增收9000元左右。 幫父母賣枇杷的陳小清、陳小麗姐妹倆表示,鄉村智慧物流系統讓運費節省一半以上,寄5公斤枇杷到云南,去年運費是70元,今年降至29元,而且攬收中心還專門為一都枇杷設計了全國快遞專用箱,每一顆枇杷都用泡沫精心保護,再也不會出現運輸途中磕碰受損的情況,物流費降了,果品也有了保障,來自省外的訂單自然就多了。 今年,一都枇杷銷售總額達5.16億元,同比增長9.1%,像蘇何偉這樣通過互聯網自產自銷的種植戶占全鎮70%以上,枇杷物流中心的建立以及果之道鄉村智慧物流系統的運用,讓一都果農實現了農產品寄遞方便、低成本、低損耗、速度快、配送廣的枇杷銷售新模式,枇杷銷售讓全域農民增收4300萬元。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07-03] 福清市殘聯黨支部走進一都羅漢里開展“七一”主題黨日活動
- [11-11] 福清一都成功試種臺灣水果
- [10-25] 福清市僑聯走進一都鎮 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 [09-09] “慢城一都鄉村音樂節”唱響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