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市第三醫院林安強:醫者,仁術也,博愛之心也
www.bjjht.com 2020-07-28 16:22:18? ?來源:東南網福清頻道 我來說兩句
東南網7月28日福清站報道 記者 陳君君 “MIPPO微創術”“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縣首例‘肱骨粉碎骨折閉合復位交鎖髓內釘內固定術’”……2020年5月31日至7月11日,短短6周時間里,福清市第三醫院骨科主任林安強在通渭縣人民醫院主刀近20臺骨科手術,助推通渭縣人民醫院骨科診療水平邁上新臺階。 林安強,福清市第三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海醫會福建骨科分會委員、福州市醫學會中西醫結合骨科分會委員,從事醫療工作20多年,曾在廈門大學附屬福州市二醫院、北京積水潭醫院進修,臨床工作經驗豐富,擅長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手功能重建,四肢、脊柱骨折診療,以及老年人骨折的圍手術期風險處理、老年性骨質疏松骨折微創手術治療及頸腰腿痛治療。 今年5月,林安強響應福清市衛健局號召,加入第二批醫療支援隊伍,到通渭縣人民醫院開展對口醫療支援。 “好的,我馬上過去。” “林醫生,這邊有個高齡骨折手術需要你幫忙,你現在方便過來會診嗎?”6月1日一大早,通渭縣人民醫院骨科主任打了林安強的電話。“好的,我馬上過去。”還在院領導帶隊下參觀醫院設施的林安強火速前往科室。 原來,一名70歲患者因左側股骨粗隆間骨折入院,由于患有心臟病、肺氣腫等基礎病,手術風險較高,科室立馬請求援助專家支援。剛抵達通渭縣就收到支援消息,臨時“上戰場”,也讓林安強印象頗為深刻。 還有一次是在準備返程的前一天晚上,剛收拾完行李準備就餐時的林安強接到通渭縣醫院骨科主任的緊急電話。患者也是一名高齡老人,因右側股骨粉碎性骨折需進行手術治療,但由于術中遇到困難,出血較多,出現休克,遂請求支援。林安強沒有推辭,火速趕到醫院,跟縣醫院醫生一起手術,2個多小時后,終于幫助病人度過危險。此時已是晚上10點多。 “比如做微創手術,需要透視器成像輔助,但機器成像不清楚,經常只能靠經驗。另外開展手術為了防輻射要穿防護服,但科室防護服較少,而且質量不過關。我們也提了不少建議,希望能盡快改進。”林安強介紹,開展骨科手術,醫護臨床診療護理、硬件設備技術支持及無菌的手術室環境必不可少。而當地骨科病人以老年人為主,骨創傷居多,手術風險本就較高,但手術室設備不齊全、環境相對簡陋,存在“短板”較多。 從“輸血”變“造血” 通渭縣海拔高,氣候飲食與南方差異較大,林安強難免不習慣。 “被咸到了。”他笑著說,“不過現在回來反而挺想念通渭,跟當地醫院醫務人員一起工作,相互交流,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也學到不少東西。” 支援期間,除了拿著手術刀,在無影燈下跟病魔鏖戰,林安強還充分發揮幫扶幫帶作用,積極組織骨科醫務人員學術交流活動,針對骨科常見疾病進行手術治療要點講解,答疑解惑。并加強骨科新技術交流探討,從“輸血”變“造血”,提升通渭縣人民醫院骨科醫務人員醫療水平,進而造福當地百姓。 古語有云:醫者,仁術也,博愛之心也。林安強曾兩次下鄉義診,見到過許多“拖病”的患者。“有些患者的關節炎都到了可以做手術的地步了,卻忍著,有的是因為經濟困難,但大多是沒有樹立及時就醫的健康觀念。”林安強感慨。 細心看診的同時,他經常向民眾普及日常健康知識,宣傳“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保持生活質量,避免身心損害,促進健康觀念傳播。 林安強的通渭支援結束,他的醫療生涯還在繼續。 “我會從每次治療和支援中汲取經驗,不斷提升自我,提高治療水平,為患者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下次還有支援機會,我還是會義無反顧參加的,當醫生的就是要為患者服務嘛。”林安強堅定地說。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07-10] 福州市第二醫院首批幫扶專家入駐福清市第三醫院
- [05-14] ?福清市第三醫院開展“5.12”國際護士節慰問活動
- [04-23] 福清市第三醫院手術部順利完成提升改造并投入使用
- [02-29] 福清市第三醫院林曉艷:希望春暖花開,疫情全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