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主刀 福清市醫院成功實施一例重度肝外傷搶救手術
www.bjjht.com 2020-08-10 15:29:06? ?來源:東南網福清頻道 我來說兩句
東南網8月10日福清站報道 記者 陳君君 面對重度肝外傷,失血不止,彭志海教授與福清市醫院醫務人員以身為盾,迎難而上,上演“生死時速”,成功挽救患者生命。 ![]() 開通綠色通道、多學科協作 近期,福清市醫院急診科接診一位右肝破裂及失血性休克病人。患者已是昏迷狀態,且無法聯系到家屬。醫護人員當機立斷,立即予以抗休克備血,并開通綠色通道,將患者緊急送往手術室,同時通知相關科室派醫生來搶救。 福清市醫院普外一區副主任醫師薛有峰馬上趕到手術室。考慮到患者正在多路輸液輸血,但血壓仍測不到,為了及時搶救患者,薛有峰決定,邊輸液邊進行腹部探查。此外,得知患者出血量大,福清市醫院麻醉科主任王哲立即決定實施手術中自體血回輸。 薛有峰護住患者第一肝門,并予以上阻斷帶,很快完成患者腹腔積血吸引;隨后繼續探查肝臟面,發現長15cm“十”字型裂口,便用肝修補針“U”型交鎖縫合,使患者肝臟出血減少,血壓回升。 名醫主刀“作戰” 力保患者生命 但當薛有峰松開第一肝門阻斷帶后,大量鮮血從患者肝腹側臟面涌出。翻開肝臟面一看,膽囊旁有個長6cm的創口,一直開裂到第一肝門,導致肝腹側臟面大出血。 薛有峰清楚,此次手術比往日要棘手得多,于是撥通了彭志海的電話。 彭志海與福清市醫院醫護人員全力“戰斗”,經歷數小時,終于成功為患者切除右半肝,并成功止血。看到患者血壓回升、心率減緩,大家才松了一口氣,才發覺全身都濕透了。 目前,患者已恢復健康,肝功能也恢復正常,無并發癥及后遺癥。 福清市醫院開展重度肝外傷搶救手術,通過術前完善的院前搶救措施、緊急救助的綠色通道,術中應急的自體血回輸系統,以及彭志海教授的精湛醫術、默契的醫護配合,成功挽救患者生命。 福清市醫院將繼續發揚艱苦奮斗、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精神,加強人才學科建設,強化醫院各項管理制度,不斷完善科學的急救工作管理機制,保障院前急救和院內急診之間的有效連接,推動醫院醫療服務向技術更精湛、服務更優質的方向邁進。 名醫簡介: 彭志海,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現任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中華醫學會器官移植學會常委;中華醫學會外科學會委員;上海醫學會器官移植學會主任委員;上海醫學會普通外科學會副主任委員;《中華普通外科雜志》、《中華實驗外科雜志》、《腫瘤》副主編;《中華胃腸外科雜志》、《中國實用外科雜志》等雜志編委;美國外科學院榮譽院士。 彭志海曾獲國家教育部高校科技進步一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中組部人事部等7部委“百千萬”人才工程;首批入選國家級人選及衛生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國家衛生部白求恩獎;上海市衛生系統百名跨世紀學科帶頭人培養計劃培養對象;上海市醫學領軍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彭志海熟練掌握普通外科各種先進技術,肝移植手術、肝腎聯合移植、胰腎聯合移植、各種復雜肝三葉切除、肝尾狀葉切除、復雜膽道手術及胰腺手術等高難度手術。對包括重癥肝炎肝移植、移植肝失功能或腫瘤復發病人再次肝移植、胰腺移植、復雜肝段切除術等普通外科疑難重癥病例處理經驗豐富,療效顯著。目前共已完成1000余例肝移植手術以及聯合臟器移植。 彭志海在移植手術方式上創造了一項全國第一,代表了國際胰腺移植的最新科學水平。彭志海教授的研究領域主要涉及惡性腫瘤發生發展的分子生物學機制和腹部大臟器移植的臨床基礎研究。研究結果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等國內外著名雜志上發表論文100余篇,其中《肝移植膽道并發癥及圍手術處理的基礎與臨床研究》等多項研究均榮獲國家教育部高校科技進步一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先后承擔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國家“863”重點項目(課題負責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際合作重大及重點資助項目、上海市科委 “創新行動計劃”項目等國家級、上海市級課題數十項,擁有發明專利4項。 每周四上午,彭志海教授在福清市醫院看診。掛號方式:醫院微信公眾號(服務號)——肝膽胰普外科、“榕醫通”、“預約電話968808”、院內自助機、醫生診間預約(就診結束后預約下一次就診時間)。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07-20] 福清市醫院第三批6S精益管理樣板科室通過驗收
- [05-21] 通渭縣衛健系統一行到福清市醫院參觀學習
- [02-29] 六旬大爺突發心梗 福清市醫院快速成功搶救
- [02-06] 多方全力馳援福清市醫院新感染病區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