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江水文化公園:打造“會呼吸”的城市“客廳”
2024-06-25 16:05:47? ?來源:福清市融媒體中心 責任編輯:夏鋮晰 我來說兩句 |
2萬平方米的開放共享大草坪,城區最大面積的粉黛亂子草,擁有最豐富的“海綿元素”,還是最“省錢”的公園……福清龍江水文化公園看似低調,實則驚艷。作為玉融大橋至大埔大橋段龍江兩岸串珠公園規劃的“收官之作”,龍江水文化公園于2021年建成,是龍江沿線公園建設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的生動寫照。 最美的親水公園 從空中俯瞰龍江水文化公園,遠處是蜿蜒流淌的龍江,深藍淺藍相間、南北走向的入園主路,如江川匯海般延展至龍江。放眼望去,公園里花草叢生,與江水相映成趣,形成一幅美麗的生態畫卷。 福清,因水而生、依水而興。龍江水文化公園以“水文化”脈絡貫穿全園。公園景觀設計,以草為陸,以路為河,以石為灘,整體行云流水,宛如連綿的河流,穿梭于公園之中。 龍江水文化公園位于龍江南側,東接溪下濕地公園、西至大埔大橋。公園總面積約270畝,通過功能的合理布局,多種文化元素的導入以及水環境、生態海綿體的構建,形成“一軸(主入口景觀主軸線)、一帶(主園路健身休閑帶)、三個核心(康體健身區、共享體驗區、海絲風情區)、四個節點(龍江印記、望江園廣場、休閑廣場、親水平臺)”的景觀構架。 尤其在海絲風情區,一幅海絲文化長卷在水飄帶狀的景墻上徐徐展開,地拼結合海絲之路的地圖。同時,現場還以龍江橋、五龍塔橋等福清古橋作為故事主題,利用影雕的形式印刻在文化方臺上,向游客展示福清悠久的歷史文化。 從治水到親水,作為龍江流域水系綜合治理生態修復工作內容之一,龍江水文化公園見證了福清“母親河”的華麗蝶變。在全域治水的目標下,福清市圍繞“一江四溪”開展兩岸“串珠式”公園建設,建成了包括龍江水文化公園在內的23座濱江生態公園,總面積近4000畝,完成40公里福道建設。如今,推窗可見的“生態樂園”成了市民的“幸福之源”。 最豐富的“海綿元素” 6月以來,福清降水增多,已經進入防汛備汛關鍵期。這兩天,雨后的龍江水文化公園空氣清新,不少市民來到這里休閑、鍛煉,這得益于公園內的海綿設施建設。 充分運用“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是龍江水文化公園的一大亮點。“龍江水文化公園內沒有設置一根雨水管,直接引龍江水入園,設置11處2萬多平方米的雨水花園,采取旱溪和景觀水面相結合的方式,兼顧園林景觀塑造和生態環境保護。”福清市園林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園注重水系建設,硬質鋪裝大多采用透水磚、透水混凝土等透水材料,并結合雨水花園建設,讓公園發揮“蓄水池”功能,將雨水滲透到基底“儲蓄”在土壤中,充分吸收利用自然降水資源,達到城市生態海綿體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確保公園品質及景觀效果的情況下,龍江水文化公園設計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對項目用地近30萬立方的廢渣,采取堆坡造景的方式進行場內就地消納,既節省了近百萬元的渣土外運處理費用,也為公園打造出多維度的微地形觀景視角。 同時,公園的綠化配植以開闊大草坪+喬木+節點景觀為主,形成疏朗簡潔、通透清爽的龍江畔園林景觀,改變了以往成片規模配植的綠化景觀設計理念,大大降低了綠化建設成本。 最多元的消費場景 還記得何厝溪畔的粉色花海嗎?每年8月至10月,龍江水文化公園內成片的粉黛亂子草,浪漫綻放,如云似霧,讓人瞬間少女心爆棚。 龍江水文化公園種植了約3000平方米的粉黛亂子草,是福清城區種植面積最大的地方,也成為深受市民歡迎的“網紅打卡地”。粉黛亂子草花海是龍江水文化公園打造“公園+”新模式,為城市營造美好新生活的內容之一。“公園+生活”“公園+服務”“公園+消費”體系,同樣實現了公園開放共享空間新賦能。 同時,龍江水文化公園還通過城市露營地打造,咖啡館、共享水吧、湖畔共享點等配套項目建設,不斷拓展完善公園的配套服務功能。連片草坪上,游客們搭起帳篷、聊天暢談、分享美食,盡情享受休閑時光,這是福清開放共享草坪后,龍江水文化公園中常出現的場景。 為拓展公園綠地開放共享空間,滿足人民群眾親近自然、休閑游憩等需求,龍江水文化公園規劃出2萬平方米草坪作為開放共享草坪,供市民游客體驗野餐、露營等戶外活動,為市民提供了一個親近自然、享受戶外生活的絕佳場所。 在公園西側,水文化共享水吧、水文化湖畔共享點等配套服務項目建設如火如荼,預計7月底完成建設,屆時將進一步豐富市民游客的游玩體驗。 龍江水文化公園的建設,不僅提升了城市的綠化水平和生態環境質量,也為市民們提供了一個集休閑、娛樂、文化交流于一體的多功能公園。 |
相關閱讀:
- [06-24] 福清宏路客運站正式開通省際班車服務
- [06-24] 福清多部門聯合舉辦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3周年文藝晚會
- [06-22] 福清開展“局長走流程”活動
- [06-21] 福清公安重拳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 集中返還430萬元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