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筑牢人才基石打造科創高地
2025-08-29 17:54:47? ?來源:福清新聞網 責任編輯:張碧芳 我來說兩句 |
人才是發展的核心資源,更是推動創新的原動力。近年來,福清以新質生產力為航標,全面融入和服務福清科創城建設大局,研究制定了重點科創人才政策。5月27日,《福清市重點科創人才引育行動實施辦法》重磅發布——聚焦企業、人才等創新主體成長關鍵期,建立“政策牽引+評價松綁+服務護航”賦能機制,系統構建“引育用留”全鏈條創新創業生態,真正推動人才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 破除藩籬 創新人才評價機制 打破長期以來珠光材料行業唯國外是瞻的格局,顛覆了鈦白粉行業100多年的工藝路線……2012年,福建坤彩材料科技公司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博士、美國克萊姆森大學博士曹志成后,累計為其團隊申請到各層級政策扶持資金超950萬元。 什么樣的人算人才?企業最有發言權。 福清堅持抓創新不問“出身”,破除“四唯”傾向,探索建立“成果認定、企業配額、賽事選拔”三條“非共識人才”評價標尺,健全完善“賦權企業、以效定才”的創新人才評價體系。 福清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政策提出“近5年獲得授權發明專利不少于5件(發明人排名前二)的研發人才,可直接認定為科創人才”。既以發明專利界定成果的技術含量和創新水平,又以“排名前二”確保人才核心貢獻者的地位,同時劃定“不少于5件”的數量要求,重點評價人才創新產出能力的持續性,進一步提升人才識別的精準度。 類似的政策還有“年納稅額在500萬元及以上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和工信部認定的單項冠軍企業,每年每家企業可自主推薦技術骨干1名”。通過“誰用人、誰評價”“誰識才、誰薦才”,確保人才評價與科創需求同頻共振。 強化保障 優化創新創業生態 福建亞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廠長陳文彬,從業24年推動32項專利實現產業化生產;福建中景石化有限公司聚丙烯工藝副經理許家棟,參與3套聚丙烯裝置的原始開發,組織編制了一系列技術文件……在福清策劃推出的“融匠逐夢”專題訪談節目中,多位化工專技人才故事全方位展現,全網點播量約200萬次。 求賢若渴的濃厚氛圍,滋養著福清緊扣科創人才發展核心需求,多維度強化要素保障—— 激勵加碼,以最大誠意兌現價值尊重。設立“人才創新獎”,對在技術創新、成果轉化中取得重大突破的人才,經專家評審后給予分層次獎勵。持續推動“安居工程”,對新引進的科技領軍人才和其他科創人才,分別給予10萬元、5萬元安家補助。 金融賦能,以百億資本成就共同事業。針對科創企業融資難,采用“直投+產業基金投資”的復合模式,為人才所在的科創企業提供股權投資服務。今年通過設立百億級母基金和20億元規模子基金,成功引進哈爾濱工業大學首個產學研轉化平臺“哈深智材”項目,未來有助于形成半導體電子材料等領域高端人才“虹吸效應”。 服務提速,以流程再造放大政策紅利。創新推出直達快享、免申即享等專屬服務模式,變人找政策為政策找人。住房保障方面,實行容缺申報、承諾制等機制,允許人才先入住后申報。整合升級醫療、子女教育、家屬就業、政務辦理等資源,構建完善一站式人才便捷服務體系。 深化融合 激活產業“向新”動能 2022年,江陰港城經濟區管委會與閩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簽訂江陰化工產業學院共建合作協議,開啟引企入校、引校入企,深化產才融合的實踐。之后,“大國工匠”千名制造工程師培訓班、職工“三創”大賽、人才技術創新大賽等相繼舉辦,不斷為產業發展注入活水。 產業是人才成長的土壤,人才是產業發展的動力。為更好促進人才與產業雙向奔赴,福清多措并舉。一方面,建立“項目+人才”雙軌招引模式,在科創企業和項目招商的前期洽談階段,將人才政策作為核心內容嵌入其中。另一方面,堅持外引、內培雙管齊下,大力實施“圓夢福清”工程,吸引和支持更多海內外融籍人才返鄉創新創業。 福清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緊緊圍繞福清科創城戰略布局,以高質量科創人才鏈驅動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深度融合,力爭到2027年引育福清市級科創人才300名,形成由70名科技領軍人才、180名產業科創人才及團隊、50名金融生態人才構成的人才矩陣,打造人才聚、載體強、產業興、生態優的科創高地。 |
相關閱讀:
- [08-28] 福清深度拓展新型產業空間 助力“海上福州”建設
- [08-28] 福清市司法局出臺窗口規范性建設標準
- [08-28] 福清市婦幼保健院兩門診入選國家級特色門診建設單位
- [08-27] 高水平開放:構建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