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刷新...
走進三山鎮沁前村,農家院落靜謐宜人,鄉間道路干凈整潔,平整的田地和錯落有致的房屋相互映襯。近年來,沁前村學習借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通過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快產業發展、促進鄉風文明等舉措,繪就一幅生態優、產業旺、環境美的鄉村振興新畫卷。
沁前村是三山鎮臨海的一個小村莊,風光旖旎,海岸線綿長。這里曾經閉塞落后,鮮有人知,如今卻成為小有名氣的美麗鄉村。在煥然一新的變化背后,離不開村兩委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積極推進美麗宜居村莊建設所付出的努力。
鄉村要發展,環境是底色。2023年以來,沁前村把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和改善基礎設施作為學習“千萬工程”經驗的切入點,對村內2.5公里的主干道三嘉線進行“白改黑”。同時,啟動亮化綠化提升工程,更換全村160多盞太陽能路燈,并在道路兩側栽種茉莉花、三角梅等,提升綠化帶景觀效果。此外,開展沁前洋河道整治提升工程,以及濱海大道連接線景觀大道道路工程,讓村容村貌出新彩、亮新顏。
“我們計劃在今年內完成沁前洋河道整治二期招投標工作,景觀大道二期已經啟動招投標工作。另外,我們還向省財政廳申請福彩公益基金撥補,用于整村環境提升工程。”三山鎮沁前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游能平表示,該村通過黨建引領、財政撥補和鄉賢助力,推動了鄉村振興工作。
產業振興是推進“千萬工程”的重中之重,也是農民增收的關鍵支撐。沁前村有良田近1000畝、灘涂1900余畝,村民以種植玉米、花生、地瓜等傳統作物,養殖花蛤、海蜇皮為生。如何利用好現有資源,因地制宜,培養特色產業,是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避不開的課題。
游能平說,沁前村轄區的東龍灣海水溫泉泉眼,日自涌湯量達到600立方米左右,水溫達63℃,富含30多種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元素和礦物質。在市鎮兩級政府的引導幫扶下,該村將目光瞄準得天獨厚的海水溫泉資源,以產業興旺推動鄉村振興。
在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過程中,沁前村還注重培育鄉風文明,廣泛運用積分制、村規民約、入戶宣傳等方式,引導村民革除陳規陋習、樹立文明新風,激發基層治理內生動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格局。
文明植阡陌,新風沐鄉野。如今,在“千萬工程”經驗的引領下,沁前村煥發出勃勃生機。
“我們將大力發展農業采摘觀光園、垂釣園、休閑農莊、民宿等特色旅游業,并利用沁前洋與海水交界處的特點,大力發展鰻魚、美國對蝦養殖,推動村民創收增效。”游能平表示,下一步,該村將繼續聚焦“民之所盼”,加快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上拉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