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刷新...
漫步在福清市中聯天御小區的健身廣場上,微風拂面,孩童嬉戲、耄耋老人打太極……一幅幅充滿人間煙火氣的畫面映入眼簾。
組織強則基層穩,基層穩則國家興。如何讓居民在社區治理中由“觀眾”變為“主角”?福清市音西街道清華社區積極探索,走出一條黨建引領“紅色業委會”助力社區治理的新路子:以中聯天御小區為試點,“社區、業委會、物業公司”這拉動居民區治理的“三駕馬車”,正在黨建引領下同向發力、同頻共振、同軸運轉,推動社區基層黨建與小區業委會管理、群眾需求有機融合,打造“紅色業委會”示范小區建設,全面提升城市基層治理質效。
強化組織覆蓋 夯實“三架馬車”紅色基石
社區、業委會和物業公司被許多人形象地稱為基層社會治理中的“三駕馬車”,但如何在實際工作中讓三者產生合力是一個難題,而“三駕馬車”的配合程度更是直接影響居民生活的環境和品質。
2022年3月,在音西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和清華社區的指導和幫助下,中聯天御小區成立第三屆業委會,11名業委會成員中有5名業委會成員是黨員,成功奠定了業委會的“紅色屬性”。
業委會成立以后,在小區黨支部書記帶領下,定期召開聯席會議,討論小區有關物業管理、環境衛生、垃圾分類、車輛管理等方面的公共事務和居民訴求,積極提出解決方案并督促落實,聯合社區、物業及居民的力量,全力實現小區的共建共治共享。
為業委會注入“紅色基因”。清華社區以中聯天御小區為試點,建立了社區、業委會、物業黨建工作聯絡員制度,社區配備2名專職工作人員作為業委會和物業黨建工作聯絡員,確保工作落地見效,定期組織共建單位機關黨員干部定期下沉到小區開展志愿者服務活動。同時還通過發展優秀的業委會成員入黨等方式,逐步提高業委會黨員比例。
為了讓紅色業委會工作始終有章可循,業委會還制定了工作方案,對照方案要求逐一研究,確保“紅色業委會”示范點高標準打造。同時,進一步完善紅色業委會運行機制,創新便民服務舉措。
在業委會內部,明確責任分工,建立監督機制,確保“權章分離、錢事分離、錢賬分離”。業委會主任負責組織協調,副主任負責公章和財務管理和小區各類項目建設,同時嚴格規范辦事流程。
“一個項目的落地須經過小區黨支部討論、業委會成員集體討論表決、主任簽字、副主任制單、財務審核、項目經費公示等環節,并且所有環節須接受音西街道和清華社區的監督,讓居民為自己‘代言’”,清華社區黨支部書記魏麗榕形象地說。
物業管理工作涉及范圍廣,只有廣泛凝聚各方力量,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為此,清華社區以“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為模式,發揮黨組織對小區的引領作用,構建“小區黨支部—業委會一物業一樓棟長—黨員志愿者”的服務體系,目前11名業委會成員、26名物業工作人員、10名樓棟長、43名黨員志愿者已覆蓋到小區樓宇的每一個單元,使黨服務群眾的工作觸角延伸到基層的“最后一米”。
強化協同聯動 破解服務難題
公共區域環境整潔優美,小區地上和地下室破損路面得到了修補,外來車輛有序停放,更換了公共路燈,小區門禁進行了改造快遞柜和照明設備……如今的中聯天御小區,類似的變化不勝枚舉,贏得越來越多小區居民的頻頻點贊。
在黨建引領下,業委會協同社區黨組織下氣力解決群眾廣泛關注、容易引發物業矛盾糾紛的堵點痛點問題。
今年年初,中聯天御小區業主反映清宏路百合幼兒園至天御大門路段花圃設計不當,家長接送不便,建議該路段花圃改造。為了回應百姓的急難愁盼,清華社區黨總支書記魏麗榕帶頭聯系中聯天御業委會、鄉賢促進會、音西街道辦事處、福清城投集團、福清市城管局,實地了解路況,積極與中聯天御業委會溝通,由中聯天御業委會協調人員設備,聘請專業施工隊設計規劃,安排工程機械、砂石料進場,鋪設地磚、清除路邊雜樹雜草,同時安排城建部門在現場緊盯工程進度,嚴把施工質量,歷經兩個半月緊張忙碌的奮戰,順利完成花圃改造,路面變得既整潔又寬闊。
清宏路百合幼兒園至天御大門路段原貌
清華社區黨總支書記魏麗榕到現場實地了解路況
清宏路百合幼兒園至天御大門路段現貌
“以前一到天黑就不敢走,改造完之后道路寬敞又平整,大伙兒心里踏實多了!”小區居民羅女士說,有了“紅色業委會”后,小區基礎設施、物業管理、治安環境得到完善。
“自從小區業委會黨支部成立后,我們業主就有了‘代言人’,只要我們有困難,他們就去協調,一件件煩心事順利解決,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該小區居民徐大哥樂呵呵地說。
“三駕馬車”引領社區共創美好未來
物業管理工作涉及面廣,只有廣泛凝聚各方力量,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為此,清華社區積極推行“紅色物業”協同議事、協同處置、協同監督的“三協同”機制,由街道社區黨組織牽頭,建立居委會、業委會、物業企業和轄區治理力量共同參加的多方聯席會議制度。同時,全面落實以社區民情懇談會、社區事務協調會、社區工作聽證會和社區成效評議會等“四會制度”為重點的協商共治機制,對涉及物業服務管理的重大事項、重要問題,街道社區黨組織引領各類組織和廣大居民群眾有序參與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過程監督,有效提高了解決居民“急難愁盼”的效率和水平。
中聯天御業委會還通過發揮“紅色細胞”在社區治理中的模范作用,積極參與黨建引領“三駕馬車”議事會,收集居民群眾的意見建議,對小區管理工作展開研討。
針對居民提出小區監控設施老化、監控畫面畫質較差等問題后,黨支部立即召集“三駕馬車”,共同對該問題進行商議,最終決定對監控進行升級換代,更換高清監控。同時,加裝高空探頭及地下車庫探頭,使監控輻射范圍做到全覆蓋、零死角。在業委會的助力下,小區成功召開業主大會并通過改造方案,并在“三駕馬車”監督配合下順利改造,保證了社區居民生命財產安全。
中聯天御小區停車場改造前
中聯天御小區停車場改造后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在社區、物業、業委會這“三架馬車”的共同努力下,中聯天御小區日新月異。自紅色業委會自成立以來,通過路面停車場啟動收費、部分場地出租經營等方式,取得了一定的公共收入,已將部分收益投入購買小區監控設備和完善小區設施、景觀改造提升。在音西街道清華社區的倡議下,中聯天御業委會將部分公共收益按一平方五元錢的標準分發給業主,分發戶數共計1900戶,分發金額共計128萬余元。余下的收益將留存在公共賬戶,今后用于小區公共設施建設、維護。
中聯天御業委會為小區居民購入健身器材
中聯天御為小區安裝全方位監控設備
如今,社區、業委會、物業公司和小區居民配合默契,形成了彼此促進的良性互動。居民有任何問題在業主群里反映,社區、業委會和物業公司簡單問題即時回復,復雜問題給出解決方案和整改時間。
小區硬件改善了,環境變美了,各方的矛盾摩擦少了,換位思考理解包容多了。如今,在黨建引領下的“紅色業委會”正成為居民心中的“主心骨”“定盤星”。
“下一步,中聯天御小區將結合智慧社區建設,暢通‘三駕馬車’信息交流渠道,在小區內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和黨群服務中心。同時,突出紅色業委會的公益屬性,充分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通過居民議事、志愿服務、法律援助等,集中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壞大家評、事事有人管’的小區治理新局面。”魏麗榕說。
上拉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