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習俗:舊歲到此夕而除 明日即另換新歲
www.bjjht.com 2015-02-11 08:53:21? ?來源:福清僑鄉報 我來說兩句
“除夕”是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除夕”的“除”字本義是“去”,引申為“易”(交替),“夕”字本義是“日暮”,引申為“夜晚”;因而“除夕”便含有“舊歲到此夕而除,明日即另換新歲”的意思。除夕又叫“過年”,是全年最繁忙的一個節日。 躲年關 杜甫詩稱“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生動地刻畫過去窮苦百姓過年如過鬼門關的凄慘情景。就福清來說,在舊社會三十盲晡,有討債與躲債的習俗。因新年期間不能向人索債;因此,除夕這天,債主便派人四處討債,白天討不完,晚上提著燈籠討;債戶無法還債,只得四處躲避,除夕夜親戚朋友家不能去,只好躲到祠堂或廟宇里去。而行善的便在除夕夜主動募款,請戲班在祠堂或廟宇演戲,讓逃債者安度一宵,這也反映了福清人早就有行善義舉。 貼春聯和吉祥文字 除夕前,在清掃屋舍之后,各家各戶忙著貼春聯、年畫和“福”等吉祥文字。如在正門楣上及兩側貼對聯,在門窗上貼春、福,在對門壁上貼“招財進寶”,在米缸、水缸上貼“滿” “春”,在谷倉貼“五谷豐登”,在門扇貼“六畜興旺”或“加冠” “進祿”,在車輛上貼“開車大吉”等。這是民間祝咒文化,也反映人們心里的期盼,希望新一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家宅安泰、招祥納福。 貼“福”字在清代最盛,相傳這與康熙皇帝有關。康熙每年年暮親書許多“福”字頒賜給后妃、近侍及大臣們,表示自己對臣下的恩寵;尤為有趣的是,還要留下10多張,于次年冬季再賜御前軍機大臣,人稱“賜余福”。“福”,總的含義是“長命富貴”“吉祥如意”。古寫作“畐”,意思就是一人有其田,不愁吃和穿。 “福”為何倒貼。傳說,從前財主家,叫奴才貼“福”字。奴才把福字貼倒了,怕挨罵,想拆起重貼,而糊太粘拆不起,想如何解釋得通,不重貼又不挨罵,倒貼寓意“福到”,果然財主不但沒有罵他,還表揚了他。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相關新聞
- [ 2015-02-10 ]福清城頭鎮新樓村山頭被超面積取土 山頭滿目瘡痍
- [ 2015-02-10 ]提醒:欠薪討薪先分清類型 投訴也要找對“門”
- [ 2015-02-10 ]游雄峰入選2014年度國家科技創新創業人才
- [ 2015-02-10 ]福清省文明辦來融慰問道德模范
- [ 2015-02-10 ]福清百歲老人有83人 居福州市之榜首
- [ 2015-02-10 ]福清拆除違建房建墳 面積達3000多平方米
- [ 2015-02-10 ]福清城鄉開展大掃除 拒絕臟亂差
- [ 2015-02-10 ]物業公司貼心服務 投資約20萬讓小區煥然一新
- [ 2015-02-10 ]福清出入境便民服務新舉措 自傳相片辦證
- [ 2015-02-09 ]福清宏路街道景江社區表彰品學兼優的小學生
相關評論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