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習俗:舊歲到此夕而除 明日即另換新歲
www.bjjht.com 2015-02-11 08:53:21? ?來源:福清僑鄉報 我來說兩句
放鞭炮 過年前后和喜慶的日子里,到處都聽到鞭炮的聲音。鞭炮由爆竹而來,爆竹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當時用竹竿之類做成的火炬,竹竿燃燒后,竹腔爆烈,發出噼噼啪啪的炸裂聲,以此驅魔除邪,這就是最早的爆竹。唐代發明火藥后,據說有個姓李的人,把火藥裝進竹筒里,點燃后能發出巨響;于是人們仿效這一做法,以爆竹筒驅魔。到了宋代,爆竹改用紙制。把紙卷起來,里面裹著火藥制成爆竹,名字也改為爆仗(炮仗)。最初的紙卷炮仗響一聲就完了,后來有人把小炮仗用藥線聯起來,引燃后響聲不絕,這就是南宋時出現的鞭炮。隨著時代的進步,鞭炮(炮仗)種類也不斷增多、更新,其含義不僅是驅魔除邪,更多的是給節日喜慶增添熱鬧氣氛。 壓歲錢 吃過年夜飯,長輩都給未成年小孩子壓歲錢。據史料記載:壓歲錢最早出于唐代宮廷內。唐玄宗天寶年間“內廷嬪妃,每于春時,各于宮中結伴3人至5人擲錢為戲。”唐代春節是“立春日”,當時正月初一叫“元旦”,是宮內相互朝拜的日子,并不流傳于民間。王建的《宮詞》載:宮人早起笑相呼,不識階前掃地夫,乞與金錢爭借問,外頭還似此間無;宿妝殘粉未明天,總立昭陽花邊樹;寒日內人打長白,庫中先散與金錢。可見宮廷內春日散錢之風是很盛行,后來散錢之風傳到民間就成了壓歲錢。 守歲 守歲有送舊迎新之意,古就有之。據傳公元前3000年前的堯舜時代,就有慶賀新年的習俗,守歲也就應運而生。過去,吃過年夜飯后,就要準備裝歲飯,家庭主婦把米身煮初透的干飯,裝到紅色的木斗上,用十雙筷子插在木斗邊緣,繞以紅髻線;再剪一小塊長方形紅紙,沿紅髻線繞在筷子上,環繞木斗一周,這種飯稱之為歲飯。然后燒起爐火點上油燈,全家人“圍爐烤火”暢敘家常,直至天亮,這種習俗稱為守歲。 除夕守歲,在民間流傳這樣一個故事,相傳許久以前,老天爺為了使老百姓都過上好日子,每逢大年三十晚上都大開天門,把天庫里的金銀財寶撒向人間,讓人們來年能過上好日子;但有一條規矩,誰也不能貪心,揀到的東西一定要放在屋里,待天亮后才能打開家門。后因世上貪心的人越來越多,除了拿自己的,還要拿人家的,引起很多紛爭。老天爺一氣之下再不打開天門,讓人們自食其力,只要是勤勞的人就能過上好日子;但后來人們還是希望老天爺能給他們帶來好日子,所以每年大年三十晚家家戶戶還是“圍爐烤火”等待,一年一年地等下來,從而慢慢形成了這守過一夜就是過了一歲的風俗,所以守夜叫守歲,并流傳下來。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2015-02-10 ]福清城頭鎮新樓村山頭被超面積取土 山頭滿目瘡痍
- [ 2015-02-10 ]提醒:欠薪討薪先分清類型 投訴也要找對“門”
- [ 2015-02-10 ]游雄峰入選2014年度國家科技創新創業人才
- [ 2015-02-10 ]福清省文明辦來融慰問道德模范
- [ 2015-02-10 ]福清百歲老人有83人 居福州市之榜首
- [ 2015-02-10 ]福清拆除違建房建墳 面積達3000多平方米
- [ 2015-02-10 ]福清城鄉開展大掃除 拒絕臟亂差
- [ 2015-02-10 ]物業公司貼心服務 投資約20萬讓小區煥然一新
- [ 2015-02-10 ]福清出入境便民服務新舉措 自傳相片辦證
- [ 2015-02-09 ]福清宏路街道景江社區表彰品學兼優的小學生